首页> 中文学位 >稻田不同水肥模式面源污染防控研究
【6h】

稻田不同水肥模式面源污染防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农田氮、磷流失

1.3.1 氮、磷流失的途径

1.3.2 氮、磷流失的防控措施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场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小区设计

2.2.2 灌溉处理设计

2.2.3 施肥处理设计

2.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2 计算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各处理产量与水肥利用分析

3.1 不同水肥条件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

3.2 不同水肥处理水资源利用分析

3.2.1 各处理水稻水量平衡要素

3.2.2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水分利用

3.3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肥利用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分析

4.1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排水量

4.2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氮素流失

4.2.1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排水氮素流失浓度

4.2.2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排水氮素流失量

4.3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磷素排放

4.3.1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排水磷素流失浓度

4.3.2 不同水肥处理稻田排水磷素流失量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种植和消费国,由于水稻种植用水量大,且近年来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大量氮、磷随水分流失,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因此,高产、节水、少污的可持续水稻生产模式对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欲通过对水稻种植的水、肥两因素的调和,为可持续的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水平和施肥次数下水稻产量、水肥利用及氮磷流失的规律,结果发现W1N2F2组合模式最符合高产、节水、少污的生产模式。具体不同水肥处理下各指标规律如下:
  (1)间歇灌溉更有利于水稻生产过程的水肥利用,其产量高于淹水灌溉处理;在适量的氮肥使用中,增加施用氮肥量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但超过一定量(12kg(纯氮)/亩)时,水稻增产幅度明显降低;另外增加施肥次数更有利于水稻高产。
  (2)通过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早、晚稻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间歇灌溉较传统的淹水灌溉方式更有利于水稻水分利用,可减少水稻耗水量、灌水量和排水量;施氮量增加,水稻需水量增加,排水量减少;分3次施肥水稻水分利用较分2次效率较高,排水量较小。
  (3)通过对不同水肥条件下早、晚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发现,氮肥利用率并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利用率与施肥次数相关,增加施肥次数有利于氮肥吸收。
  (4)通过研究发现,在各处理田面排水中氮素流失以氨氮为主,硝态氮含量较小。间歇灌溉处理中,早、晚稻氮、磷流失总量均低于淹水灌溉处理;在不同的施氮水平间,早、晚稻的氮、磷流失量差异均显著,氮素流失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磷素流失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分3次施肥较分2次施肥氮、磷流失量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