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见光微米级蓝光通信器件
【6h】

可见光微米级蓝光通信器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可见光通信(VLC)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当代及未来社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蓝光发光二极管(LED)拥有高能效、低功耗的优势,充当蓝光通信系统的光源,在以照明为主的智能交通、航海导向、射频检测、医学治疗等多领域具有交叉作用。此外,蓝光通信难破解、高保密特性在国家军事领域也有运用。现今,基于微纳器件的半导体研究人员正利用片上集成技术,实现微型芯片上各种元件高效集成的多功能运用。该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光通信小型收/发端,解决短距离甚至超短距离的光学互连通信问题,进一步提高通信速率对于蓝光通信的实施。 本文结合传统通信与光通信的思想,实现了同一硅基氮化物晶片上蓝光LED、光波导、光电检测器(PD)的有效集成,提出双二极管间距排列的无线通信器件;又结合弯曲波导的损益效应,提出改变光源能效和出光路径的半环形通信器件。文章从设计,到加工测试,再到模拟验证,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用到微纳研究平台的多种测试仪器,结合Rsoft仿真软件的模拟验证,实现了微米级芯片上蓝光光子电路集成器件。 论文制备完成的微米级蓝光器件波长均近似450纳米,无线器件可实现50Mbps的低码间串扰、80Mbps的低误码通信,该器件高效的稳定速率维持在30Mbps—90Mbps;弯曲器件由镜像对称的双矩形和半环形组成,整个传输层宽5μm,矩形波导长160μm,环形波导直径16μm,该器件以蓝光为载体,完成光直接调制的简单光子集成电路的制备,器件低码间串扰条件下,数字通信的最高速率为30Mbps,在不考虑眼图的情况下,通信速率可达50Mbps。最后利用Rsoft软件对弯曲器件的波导层做了抽象仿真,辅助验证测试的可靠性,通过改变弯曲结构的直径对出光能效进行研究,发现直径16μm对出光影响的分界作用,为弯曲波导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结果表明微米级蓝光器件在VLC和光子集成领域的可行性,运用光学互连思想,为器件在小型终端等多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袁炜;

  •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 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永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可见光; 微米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