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加热对中高纬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
【6h】

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加热对中高纬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大气低频振荡

1.2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数值模式介绍

2.1资料说明与区域划分

2.2数值模式简介

2.3数据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太平洋-印度洋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3.1无热源情况

3.2赤道太平洋与赤道印度洋对比

3.3赤道印度洋西区与赤道印度洋东区对比

3.4 Ninol+2区、Nino3区和Nino4区对比

3.5两种太平洋-印度洋型的对比

第四章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4.1 El Nino事件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4.2 La Nina事件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附图(一)

论文附图(二)

论文附图(三)

展开▼

摘要

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考虑了摩擦耗散及三波准共振的共同作用,分别以无热源型、E1 Nino初期、E1 Nino成熟期三种情况时分别对应的赤道印度洋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作为外强迫源,应用强迫耗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采用非定常、定常加热两种形式,积分90 d,研究了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得到:(1)三个行星波之间存在很强的波-波相互作用,且波动振荡呈现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2)在E1 Nino初期期间,赤道印度洋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相比对大气低频振荡表现为更强的调节作用;E1 Nino成熟期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与赤道印度洋相比对大气低频振荡表现为更强的调节作用;(3)赤道印度洋西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赤道印度洋东区;(4)Nino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强弱顺序依次是Nino3区、Nino1+2区和Nino4区;(5)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中西北印度洋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明显偏高(PIMI高指数)与东印度洋地区、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温明显偏高(PIMI低指数)相比,前者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6)用数值试验的方法验证了在E1 Nino事件期间,大气低频振荡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在La Nina事件期间,大气低频振荡周期有延长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