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气臭氧总量资料的分析
【6h】

大气臭氧总量资料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大气臭氧观测资料精度分析

1.1.1分析的意义

1.1.2研究目的和内容

1.2大气臭氧总量时空变化分析

1.2.1分析的意义

1.2.2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大气臭氧总量探测

2.1大气臭氧总量探测基本理论及介绍

2.1.1大气臭氧总量的地基探测技术及原理

2.1.2大气臭氧总量的卫星测量

2.2大气臭氧总量的探测仪器

2.2.1大气臭氧总量的地基测量仪器

2.2.2大气臭氧总量的卫星探测仪器

第三章卫星与地基观测的臭氧总量资料精度比较

3.1研究背景及现状

3.2资料和方法

3.2.1资料

3.2.2“三重制约法”原理

3.3数据处理结果

3.4小结

第四章臭氧总量的纬度带变化特征分析

4.1研究背景及现状

4.2资料

4.3数据处理结果

4.3.1各纬度带臭氧总量的年际变化分析

4.3.2.各纬度带臭氧总量年际变化趋势系数分析

4.3.3.不同纬度带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分析

4.3.4.不同纬度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系数

4.4.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卫星与地基观测的臭氧总量资料精度的比较

5.2臭氧总量的纬度带变化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有五章组成。 第一章简述了大气臭氧对人类的意义,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大气臭氧总量探测的基本理论和仪器,包括地基测量和卫星测量。 第三章运用“三重制约法”研究地面站点、TOMS和GOME三种大气臭氧总量资料的误差标准差。结果表明。就所分析数据整体而言,TOMS V8资料误差最小,GOME次之,地面站资料误差最大。对三种地面站数据整体而言,Filter站资料的误差较大,Brewer站次之,Dobson站资料误差最小。中国香河Dobson站资料优于TOMS和GOME两种卫星仪器,中国瓦里关Brewer站观测资料优于TOMS但逊于GOME。由于TOMS V8对TOMS V7的改进,使得TOMS V8误差标准差明显低于TOMS V7,这点得到本文分析的证实。 第四章利用NOAA卫星的SBUV/2(SBUV:太阳反向散射紫外辐射测量仪)观测仪观测资料来分析大气臭氧总量多年(1989~2000年)在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纬度带臭氧总量都是下降的,但下降幅度和速率各不相同。南北纬地区具有不同的多年变化特征。各纬度带臭氧总量都是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夏冬两季处于中间,对于不同纬度带,臭氧总量季节变化也不同。 第五章给出了本文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结论,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