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6h】

中国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

1.2 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概述

1.2.1 梯度变化

1.2.2 物种.面积关系

1.2.3 环境因子的影响

1.2.4 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重要假说

1.3 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性研究

1.3.1 热点保护区的概念

1.3.2 分析热点地区的方法

1.4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种分布格局研究的应用

1.4.1 GIS的概念

1.4.2 GIS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重庆市自然地理概况

2.2 四川省自然地理概况

2.3 云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2.4 贵州省自然地理概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西南地区物种分布数据整理与分析

3.1.1 西南地区物种分布数据处理

3.1.2 西南地区物种分布格局分析

3.2 西南地区各因子与物种分布格局的相关分析

3.2.1 西南地区气象数据

3.2.2 西南地区地形数据

3.2.3 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数据

3.2.4 西南地区植被类型数据

3.2.5 西南地区物种与各因子相关分析

3.2.6 西南地区不同类群物种之问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西南地区野生动植物丰富度分布格局

4.1.1 西南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空问分布格局

4.1.2 西南地区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

4.1.3 西南地区动植物丰富度的热点分布区

4.2 西南地区野生动植物分布格局和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因子的关系

4.2.1 西南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分布密度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4.2.2 西南地区野生哺乳动物分布密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4.2.3 西南地区野生两栖动物分布密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4.2.4 西南地区野生鸟类分布密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4.2.5 西南地区野生爬行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4.2.6 西南地区受威胁动植物因子分析

4.3 西南地区不同类群物种之间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西南地区物种分布格局

5.2 影响西南地区动植物种分布格局的因子

附录1 中国西南地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

附录2 中国西南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利用环保部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提供的以县为单位的物种分布数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9~2008年753站逐日气象资料,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dammirror.csdb.cn)中的SRTM9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原始数据以及南京图书馆馆藏的2008年统计年鉴中的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数据,研究了西南地区动植物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1)西南地区动植物分布热点地区位于六大地区,横断山脉中段片区、滇南宽谷丘陵片区、川西南-滇北高原片区、盆西高中山片区、盆北大巴山-米仓山片区、黔北大娄山区和黔东南雷公山片区。滇北高原区的会理、会东两县鸟类丰富度较高,而且受威胁动物也较高,筠连县的植物种受威胁情况较为严重,这些保护空缺地区,建议加强保护。
   (2)海拔变幅对西南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动物、爬行动物分布格局影响最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09、0.384、0.288,西南地区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样,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环境。威胁西南地区动植物的主要因子是外来入侵物种,建议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技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扩张。
   (3)由于西南地区地形结构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动植物丰富的地区尚未造成极大威胁,但人均GDP和西南地区受威胁物种简单相关系数为0.123,说明西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鸟类物种丰富度可作为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指示物种,一个地区特有两栖动物的丰富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物种特有程度,受威胁哺乳动物在西南地区受威胁动植物程度可看作一定替代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可优先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同时须针对西南地区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