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制造发展研究
【6h】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制造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低碳制造的相关理论的概述

2.1 低碳经济及低碳经济评价

2.2 能源强度与碳强度

2.3 制造业低碳化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2.5 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2.6 低碳制造的内涵

2.7 低碳制造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碳制造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

3.2 我国制造业能源生产消费状况

3.3 碳排放的发展

3.4 我国低碳制造面临的困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以及指标选取的依据及内容

4.4 评价指标的解释

4.5 数据的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4.6 指标权重方法选择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碳制造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5.1 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5.2 我国各行业低碳制造发展状况分析

5.3 我国低碳制造发展路径的思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的创新点

6.2 论文的不足

6.3 论文的可持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气候变化异常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目前热点研究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共识。我国政府针对全球气候问题,提出了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这给我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先,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制造业三者的相互关系,界定了低碳制造的内涵:低碳制造是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造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制造业持续发展是前提,也是决定性因素,是评价低碳制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科学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体现在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是低碳制造发展的推动力,预示了低碳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潜力。三是资源环境友好,环境友好也是制造业发展限制因素。
  其次从环境保护角度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1949-1971年,放任“三废”阶段;1972-1977年,环境保护初步意识阶段;1978年-1989年,实施“谁生产谁控制”阶段;1990-2005,全程控制污染阶段;从2006年至今,低碳制造发展阶段。从定性角度分析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得出我国制造业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源消费总量过大、消耗增速快;新能源增长快但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低;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碳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人均碳排放量比较低,但增长态势迅猛;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因此,我们急需推进低碳制造在我国的发展。
  再次,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推进我国低碳制造的发展,我们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建立了低碳制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对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低碳发展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制造业重点减排行业;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我国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发展轨迹符合低碳化发展趋势。
  最后,在对我国低碳制造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后,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低碳发展路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