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候态下我国梅雨范围及出入梅异常年份大气环流特征研究
【6h】

气候态下我国梅雨范围及出入梅异常年份大气环流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梅雨的目的及意义

1.2 梅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梅雨的划分

1.2.2 梅雨的空间分布

1.2.3 梅雨的影响因子

1.3 梅雨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说明

2.2 主要方法介绍

2.2.1 相关分析

2.2.2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REOF)

2.2.3 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测

2.2.4 小波分析

2.2.5 气候态稳定性检验-t检验

第三章 气候态下我国梅雨范围研究

3.1 引言

3.2 梅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3.3 梅雨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3.4 1979-2008年梅雨气候特征

3.5 气候平均梅雨起迄时间的讨论

3.6 气候平均中国梅雨范围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梅雨划分标准的讨论及江淮型入出梅异常分析

4.1 梅雨的划分

4.1.1 从分区出发对梅雨进行划分

4.1.2 从江淮梅雨整体出发对梅雨进行划分

4.1.3 多种梅雨指标

4.1.4 日照时长参数在梅雨划分中的作用

4.2 我国各型态梅雨期划分的探讨

4.2.1 我国各型态梅雨期划分标准

4.2.2 各型态梅雨特征量的统计分析

4.3 江淮型梅雨入梅异常年份大气环流及海温特征

4.3.1 入梅异常年份大气环流特征

4.3.2 江淮型入梅日期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梅雨同期降水量与南亚高压和海温的关系

5.1 南亚高压与我国梅雨同期(6-7月)降水量的关系

5.1.1 南亚高压各特征参数特征分析

5.1.2 南亚高压各特征参数与我国梅雨同期降水量的关系

5.2 我国梅雨同期(6-7月)降水量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特色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江淮流域梅雨是东亚副热带季风及其雨带自南向北季节推进的一个典型阶段。江淮梅雨开始日期的确定,其降水型和环流特征以及影响梅雨降水的影响因子的研究一直是气象学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61~2009年全国721个台站逐日降水、温度和日照资料,选用相关分析,REOF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合成分析,动力和天气学诊断,对上述与梅雨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应用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梅雨不仅出现在长江流域,其北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都存在梅雨现象。对我国721个基本站1961—2009年梅汛期(6—7月)降水量进行REOF分析,得到梅雨区存在长江型、南部型、江淮型和东部型四个基本型态。以四个型态所包含的范围作为气候平均梅雨区的最初范围。各模态梅雨存在不同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总结前人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梅雨划分应把日照参数加入其中,以候平均降水为主,副高脊线为辅,综合南亚高压脊线、日照和温度等参数,确定了1979—2008年各型态梅雨的入梅和出梅日期。南亚高压各特征参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与各型态梅雨量的相关性的年代际变化也很明显,近30年南亚高压面积、强度、东脊点指数与江淮型梅雨有显著正相关,脊线指数与南部型梅雨量的负相关性很好。

著录项

  • 作者

    黄真;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学科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海明;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458.121;P434.5;
  • 关键词

    江淮梅雨; 天气分析; 大气环流; 南亚高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