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6h】

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长江中下游降水及其相应环流特征的研究进展

1.2 海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1.4 数值模式研究

1.5 问题、思路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简介

2.2.1 相关分析

2.2.2 合成分析方法

2.3 模式介绍

2.3.1 概述

2.3.2 模式的坐标系统

2.3.3 模式的动力框架

2.3.4 模式的主要物理过程

第三章 2010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概况及其气候背景

3.1 2010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概况

3.2 气候背景

3.3 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的分析

3.3.1 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时间演变特征

3.3.2 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与大气环流场的联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10年6-7月长江中下游降水成因分析

4.1 大尺度环流背景

4.2 西太副高的活动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

4.3 其他相关物理特征分析

4.3.1 温度场和比湿场的分布特征

4.3.2 冷空气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4.3.3 水汽输送情况

4.4 长江中下游降水的热力场

4.5 小结

第五章 前期秋冬季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5.1 试验设计

5.2 控制试验

5.3 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敏感性试验

5.3.1 casel系列试验结果

5.3.2 case2系列试验结果

5.3.3 test系列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740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美国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提供的的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和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A)等资料,对2010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降水异常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NCARCAM3.0大气环流模式对海温进行模拟试验。
  主要结论如下:
  (1)2009—2010年发生了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这样大尺度气候背景下,将梅雨期降水按降水峰值分为三个阶段,6月7-11日雨带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后18-22日主要雨带中心南压至到华南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仍有降水峰值出现,然后,7月7-17日雨带中心又北抬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强冷空气南下是造成第二阶段雨带偏南的主要原因。在降水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出现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这也是造成这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与2010年6-7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在降水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视热源(Q1)、视水汽汇(Q2)的大值中心与每次的降水过程时间、位置相对应,并且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发生和维持,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4)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在不同的持续时间强迫下的降水距平有正距平存在,整体上降水距平存在随持续时间的缩短而减小的趋势。表明前期秋季赤道太平洋有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对6月降水有重要影响。
  (5)当改变前期9月至次年6月持续的海温异常强度大小后,当海温异常强度增强到2℃以上时,降水转为正距平,并且随着海温异常强度的增强降水距平有增大的趋势。
  (6)当在模式中加入理想的正海温异常时,随着海温异常强度的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距平也随之增加;但当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变为负异常后,降水距平并没有都变为负距平,从而说明模式对负海温异常并不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