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研究
【6h】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扎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扎染的概念和特性

一、扎染的定义

二、扎染技艺的表现形式

三、扎染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扎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

一、形成初期:简单纹样和应用

二、发展成熟时期:扎结技艺和染料增多

三、盛极衰落时期:工艺成熟和技艺湮没

第三节 近代以来扎染的发展

第二章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南通扎染生存与发展的背景

一、地域背景

二、社会背景

第二节 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

一、南通扎染的起步阶段

二、南通扎染的发展阶段

三、南通扎染的创新阶段

四、南通扎染的保护阶段

第三节 当代南通扎染的生产方式

一、扎染的生产方式:产业化路径和作坊式生产

二、南通扎染产业化的形成

第三章 南通扎染特色技艺

第一节 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具

一、技术原理:防染

二、工艺流程

三、制作工具

第二节 南通特色扎结技法

一、勾扎法

二、捆扎法

三、缝绞法

四、打结法

五、其他

第三节 南通扎染染色工艺

一、扎染染色的传统与现代

二、南通扎染发展的相关技术条件

第四节 南通扎染纹样分析

一、纹样题材

二、纹样布局

第四章 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现状和保护策略

第一节 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现状

一、优势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节 不同群体对扎染技艺保护的对比分析

一、政府对非遗的保护

二、民间艺人对扎染的传承

三、科研机构对扎染的研究

第三节 南通扎染技艺发展性保护的具体策略

一、政府加强对扎染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

二、在染色方面和产品发展上广开思路

三、做好扎染文化藏品的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扎染是我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扎染文化源远流长。从史料记载中可知,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染缬技术,其普及和运用也非常广泛;隋唐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丝织品的大量加工生产,使得整个印染行业繁荣发展,当然也带来了扎染的成熟。宋代时期,因为扎染的制作成本昂贵,经常采用华贵的丝绸制品,而且耗费的人力也超乎想象,因此被朝廷禁止。
  幸运的是,民间流传仍未断线,广大农村仍保留了这一传统的染色工艺,直至现代,在江苏、云南、四川等地仍然可见,并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风格。改革开放以后,因日本服饰加工的需要,南通扎染把握了这一商机,把它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传承,成功实现了扎染工艺的复活、振兴、繁荣之路。南通扎染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开启了新的工艺传承模式,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所以对其保护研究,实有必要。
  本论文主要以南通地区扎染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南通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总结其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扎技艺和染技艺的演变,以及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根据南通扎染的现状、优势与不足,考虑其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相应措施,并将其与云南、日本扎染技艺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突出南通扎染的特点。最后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提倡将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协调多方力量共同促进扎染的保护与传承。
  在对扎染技艺进行保护时,除了协调好政府、传承人、科研机构,大众等多方力量共同保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需借助产业化的生产,拓宽扎染产品的适应市场;在染色方面和产品发展上需要广开思路,在扎结方式上也要大胆创新。让更多普通大众投身于其中,共同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