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余华小说中人学主题的研究
【6h】

余华小说中人学主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生存状态的基本主题

第二章 叙事艺术

第三章 美学走向:从愤怒冷漠到展示高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关注人的精神空间,书写人的生存境遇是余华始终如一的追求。余华在早期作品中,隐藏在形式试验下的是对人的生命和存在状态形而上的思考与探索,超越生活外表,触及人的类性本质的精神维度,从本体意义上对人及其存在状态加以考察。通过对人的生存本相和存在实质的揭示,及对人类生存困境及其救赎之路的不懈探查,使人学主题通过个体思辨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本文试图通过对余华作品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叙事艺术的分析、美学走向的探询,对余华作品中的对人学主题作深入解读。 本文第一章是对余华小说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在他的小说中,人的生存状态时荒诞的,人的生活中充满了苦难和暴力,并且死亡频频发生。人的生存境况大多是以非常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阅读习惯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二章是对余华的叙事艺术的分析。余华作品中对人非常态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得益于他的叙事艺术。一方面余华具有独特的“真实观”,把个体精神作为真实的基础,即把个体自我存在作为认识世界的本体,把个体的内心体验、精神感受作为认识世界的途径,只有内心体验和感知到的才是真实的。余华独特的“真实观”对人的非生存状态的揭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常规经验的反拨。打破常观的经验现实对人的麻痹和迷惑,揭示生活的本质。其二,对现实进行还原。余华小说把非常规的、偶然的、暴力的事件呈现出来,从而使人们认识到,现实不仅仅是由常规的事件、行为构成,而且同样存在着大量非常规的、偶然的乃至血腥残暴的事件与行为。另一方面,在叙事视角上,余华冲破了全知全能型(即非聚焦型)的模式,更多地用内聚焦、外聚焦、混合聚焦多种方式来结构故事,这对揭示人的非常态的生存状态有所帮助。 第三章是对余华的美学走向的探讨。他对人的生存境况的态度对是从愤怒冷漠到展示高尚。通过对苦难的缓解和发现活着的力量,余华“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他之所以发生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八十道九十年代历史语境的变化,先锋文学的形式试验和对现实的批判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余华作为先锋文学中的一员,他以原有的创作为基点寻找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突破口,找到了一条令读者接受,同时又自己的创作理想得以实现的道路。另一方面,余华的写作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余华超越朴实生活的外表,触及人的类性本质的精神维度,用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