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斩不断的“根”——论初期白话诗对传统的继承
【6h】

斩不断的“根”——论初期白话诗对传统的继承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初期白话诗创作的缘起

第一节“初期白话诗”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初期白话诗创作的缘起

第三节胡适等人提倡白话诗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章初期白话诗诗论

第一节诗论提出的历史合理性

第二节初期白话诗诗论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初期白话诗创作的实绩

第一节将白话纳入旧体诗的框架中

第二节白话诗中杂糅传统诗歌句子的独特形式

第三节传统意象的继承与转换

第四节句式的均齐美

第五节音节的复沓美

第六节诗中有画

第七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第四章传统——斩不断的“根”

第一节强大的审美心理惯性

第二节初期白话诗的两难处境

第三节初期白话诗中蕴涵的几对矛盾

第四节对传统应有的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初期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发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传统诗歌的反叛和对外国诗歌的借鉴等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白话诗并非全然切断了与传统的联系,而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诗歌创作的很大影响。本文从初期白话诗概念的界定及创作缘起入手,先对其诗论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初期白话诗的作者们对待传统有着褒贬分明的态度,他们在传统文学中找寻到了文学的正统,诗论也多建立在传统诗歌精华的基础之上。诗人们解放诗体,引白话入诗,增多诗体,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具体和形象,继承传统诗歌的意境美,大力倡导现实主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学。在具体创作方面,初期白话诗的作品或将白话纳入旧体诗的框架中,或在白话诗中杂糅传统诗歌句子,构成独特的形式,对传统意象进行继承与转换,呈现出句式的均齐美,音节的复沓美,作品诗中有画,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综合初期白话诗的诗论与创作对传统的继承的具体表现,本文进而探讨了由于强大的审美心理惯性,传统对于初期白话诗乃至中国新诗而言,永远是斩不断的“根”,并分析了初期白话诗的两难处境。最后,剖析了初期白话诗中蕴涵的几对矛盾,提出了对传统应持的态度,将初期白话诗对传统的继承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之下,做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

著录项

  • 作者

    王苏莹;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言宏;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白话诗; 传统文化; 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