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洲华人族群在异域的成长——论新文化身份的建构历程在赵淑侠小说中的呈现
【6h】

欧洲华人族群在异域的成长——论新文化身份的建构历程在赵淑侠小说中的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无根”意识

1、初涉欧陆的生存困境:物质生活的压力

2、远离母体文化氛围的焦虑:被放逐心态

3、中西文化语境之间的隔膜:接受障碍

二、新文化身份的初步建构——“寻根”意识

1、游子的故乡眷恋之情

2、对汉语的执着与坚持

3、继承源自母体的民族精神

4、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三、建构过程中的理性选择——“弃根”意识

1、谴责传统的女性伦理观念

2、质疑当时中国的教育方式

3、否定唯西方论的社会思潮

4、摒弃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

四、新文化身份中的“生根”意识

1、自强精神

2、自信心理

3、入世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赵淑侠创作年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许多华人由于各种原因涌向欧洲,开始了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生命历程。但在初涉欧陆的早期,华人族群只是生活在社会边缘角落里的他者群体,旧有的文化身份导致其处于“无语”与“失根”的生存现状中,根本无法争取到自我应有的社会权益。这样的生活无疑并不利于华人族群在当地的成长,因此重新建构新的文化身份对整个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欧洲华人族群扎根于异乡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认识与建构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新文化身份的逐渐形成伴随着欧洲华人所度过的每一天艰苦生活,成为其为了摆脱“无语”、“失根”现状而努力成长的最好见证。新文化身份的建构一方面表现为华人族群不甘心被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边缘化,力图明确自己的族群特征和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深受异质文化语境的影响,不再固守民族文化,而是开始用新的视角观察旧有的身份观念,力求通过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而获得更广阔的成长天地。因此,新文化身份不再是单纯地回归民族文化,也不是完全地吸收西方文化,而是久居欧洲的华人族群才能拥有的独特的认同观念,更是他们艰辛的成长历程在精神领域的文化结晶,并将进一步昭示着华人族群未来发展的趋向。 欧洲华人女作家赵淑侠是上世纪欧洲华文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正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赵淑侠从身为他者的华人族群的成长历程出发,再现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展示出了他们在主流社会边缘位置的成长经验,以及他们逐渐确立新的认同观念的艰苦历程。因此,赵淑侠的作品就为分析欧洲华人新文化身份的建构历程提供了最佳的研究素材。本文将通过建构的方法探讨作者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如何展示出新文化身份的动态演变历程及其具体文化内涵,并探究新的文化身份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