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及演变动态研究
【6h】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及演变动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演变动态

第3章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潮波数学模型

第4章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的内部结构

第5章 西太阳沙“水道-沙洲”系统的演变动态

第6章 人类活动对系统的影响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动力地貌系统的角度,根据南黄海辐射状沙脊形成、演变的历程,现阶段的外部动力环境和内部特征,建立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概念模型,总结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力特征,并结合外部环境的演变动态,预测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的演变趋势。
   利用MIKE21 FLOW FW模块建立西太阳沙“水道-沙洲”系统二维潮波数学模型,模拟无外部泥沙输入,不考虑波浪影响的系统动力场特征。模型再现了辐射状沙脊海区辐聚-辐散潮流场,且不同时刻的流矢图显示系统的动力场存在着明显地区域差异。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于其内部动力场、地形地貌存在了较大的差异,将其剖分为较为简单的子系统。以大型水道和两侧沙脊为主体,建立一级子系统,以主要水道的名称命名;在一级子系统基础上,继续划分,建立二级子系统,以各个沙脊及周边相邻水道为主体,以沙脊的名称命名。
   西太阳沙“水道-沙洲”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子系统,其北水道南逼、南水道扩展、中水道西延是其动态演变的主要特征。在建立的西太阳沙“水道-沙洲”系统二维潮流模型基础上,研究其北、中、南三条水道-5m 以深深槽潮通量的变化与系统演变的关系。研究认为,南、北水道-5m 以深深槽潮通量的稳定是系统稳定的原因;水道断面潮通量的不均衡可能是北水道持续南逼的原因;中水道虽然与北水道交汇,因本身潮通量较小,对北水道的影响较弱,但在与北水道-5m 深槽交汇处,因水体交换频繁,断面潮通量与中水道-5m 深槽断面相比略有增加。
   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是人类进一步开发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关键。根据大唐围堤前沿冲刷的地形监测数据,分析“水道-沙洲”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结果认为,顺应系统动力条件,合理开发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是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水道-沙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