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妇女生育性别偏好微观研究——基于苏鲁鄂三地的对比研究
【6h】

农村妇女生育性别偏好微观研究——基于苏鲁鄂三地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性别偏好研究的理论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1.3 概念的厘定与操作化

1.3.1 农村妇女

1.3.2 对比研究

1.3.3 生育性别偏好概念界定

1.3.4 生育性别偏好测量

第2章 研究设计和调查情况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方法

2.1.4 本研究的理论支持

2.2 调查基本情况

2.2.1 研究地区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2.2.2 研究地区描述

2.2.3 研究对象和样本分布

第3章 生育性别偏好状况描述

3.1 生育性别偏好状况测量

3.1.1 理想子女性别结构

3.1.2 意愿生育性别比

3.2 不同类别妇女生育性别偏好

3.2.1 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生育目的

3.2.2 不同年龄妇女生育目的

3.2.3 不同地区妇女生育目的

第4章 生育性别偏好原因分析

4.1 宏观层面

4.1.1 传统性别文化的“堕距”

4.1.2 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

4.1.3 妇女社会地位弱势强化了生男性别偏好

4.2 微观层面

4.2.1 封闭“场域”中生男氛围是生男选择的外在压力

4.2.2 养老的现实需求是生男选择的内在动力

4.2.3 自身文化素质是影响生男选择的个体因素

4.2.4 农民的生育需求层次决定了生男偏好

4.3 小结

第5章 他国和我国台湾的启示及新型生育文化构建的途径

5.1 启示

5.1.1 希望生男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5.1.2 儒家文化对性别偏好影响深远

5.1.3 社会文化因素比经济因素更重要

5.1.4 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性别偏好影响不明显

5.2 构建新型生育文化的几点意见

5.2.1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5.2.2 创新计划生育政策理念

5.2.3 建设新型社会性别文化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山东、江苏和湖北农村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别113.61、118.52和132.36。本文所选调查地桓台、昆山、蕲春分别位于这三个省份,三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等存在很大不同,但在相似生育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及文化传统影响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男偏好。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全面分析了影响三地生育性别偏好的共性及差异性因子,深入挖掘了影响生育性别偏好的本质因素,深刻揭示了生育性别偏好存在和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对搞清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内在动因,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思路上,文章通过对山东、湖北和江苏三省调查资料的分析,深入细致的考察了生育性别偏好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生育文化的构建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