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颓伤与反抗:1920年代中国象征诗研究
【6h】

颓伤与反抗:1920年代中国象征诗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二十世纪一○年代的中国诗坛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开始走向了白话新诗的时代。新诗发展的初期困难重重,发展的道路迂回曲折,但总体是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1910年代末1920年代初,新诗开始关注象征现象。1920年代以李金发、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鲁迅等为代表的象征诗中凸显出了的共同的精神气质——“颓伤与反抗”,这种精神气质是不容忽视的,是1920年代象征诗最与众不同的存在。
   本文拟用四章来阐述1920年代象征诗中“颓伤与反抗”的主题研究。第一章将从1920年代中国象征诗的兴起及语境谈起,提炼1920年代中国诗坛基本概况和中国重要报刊杂志对西方象征诗的引鉴。第二章将详细分析1920年代中国象征诗“颓伤与反抗”的主题类型及成因。第三章将阐述1920年代中国象征诗中“颓伤与反抗”的表现形式及革新。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继而引发反思,考察在新诗发生期中的1920年代象征诗的现代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胡俊;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洪承;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象征诗; 创作主题; 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