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空间差异研究
【6h】

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空间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短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江苏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发展海洋经济的坚实基础。但是,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长期重陆轻海,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黄金海岸带”的“经济低谷区”。随着近几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总量偏低,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海洋产业水平不高,海洋资源衰减,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避免发展以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海洋经济,江苏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江苏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研究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其空间差异,对未来江苏海洋资源开发策略、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基于对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以及海洋产业结构的分析,明确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不足:根据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尝试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从海洋经济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角度分析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承载状态;在系统分析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从海洋资源环境支持能力(En)、海洋经济发展能力(Ec)、海洋社会支持能力(Sc)三个方面的水平指数、潜力指数、协调指数三个视角来分析江苏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空间差异;以期更加全面的了解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状态。由此提出提升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促进江苏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根据海洋经济的特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的参数及计算项目进行改进。将海洋经济的主要用海类型分成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能源用海、工程建筑用海、滩涂利用五类,并通过转换计算赋予相应的均衡因子。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07年期间的海洋经济生态足迹均超过了同时期的海洋生态承载力,除2000年略有生态盈余,其余年份均存在生态赤字,生态赤字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其中,渔业用海、能源用海生态赤字明显,交通运输用海、工程建筑用海、滩涂利用则基本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说明现阶段江苏省海洋经济生态赤字的出现主要是由渔业用海、能源用海造成,总体上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具有很大的空间。
   (2)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落后于上海、山东、广东,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最大,En、Ec、Sc协调程度最高。
   (3)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状态在2001-2007年间是良好的,虽有跳跃性的波动,但总体仍呈现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是一个波动中上升的过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总体也处于不断增强的势头,但增强的幅度逐渐减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程度较好,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4)在江苏沿海地区中,2001-2007年,连云港市和盐城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处于上升势头,南通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波动中不断增长。盐城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于连云港市和南通市,南通市比连云港市相对高些;但盐城市的发展潜力相对较高,连云港市和南通市稍弱,盐城和南通的En、Ec、Sc三者协调性较连云港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