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曲》中双希文化冲突与但丁的意图
【6h】

《神曲》中双希文化冲突与但丁的意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但丁与双希文化相遇

1.1 希腊精神的理想

1.2 希伯来精神的体验

二、《神曲》中人物命运与双希文化张力

2.1 地狱中的罪与罚

2.1.1 地狱的审判

2.1.2 受罚魂灵的愤怒

2.1.3 尤利西斯的改写

2.2 炼狱的救赎之功

2.2.1 炼狱的张力

2.2.2 救赎中的疼痛

2.2.3 斯塔提乌斯的进与维吉尔的退

2.3 天堂里的启示

2.3.1 天堂中的不和谐

2.3.2 中世纪的争论

2.3.3 贝雅特丽齐的爱

三、但丁的神学危机与意图

3.1 完满人生

3.1.1 原罪的危机

3.1.2 人生的张力

3.2 自我的拯救

3.2.1 救恩的偏离

3.2.2 双重真理

3.3 爱的弥补

3.3.1 但丁的道路

3.3.2 爱的解释

四、但丁的超越

4.1 但丁的信与不信

4.2 文化的审视者

4.3“诗为隐喻说”

结语

参考资料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世纪是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交流、融合、对立、发展最为剧烈的时代,两种文化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的主要特征。但丁作为中世纪文化的思想者,时代的总结者,双希文化张力在他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作品《神曲》既:有对中世纪神学的虔诚赞美,同时又透露出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双重真理”的指引下,构建了一条完美人生之路。实际上双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两者在本质上是两种异质文化,因而《神曲》呈现出多义性与矛盾性的张力。这种文本上的张力,不仅源自文化自身内在的张力,也是但丁对双希文化之思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但丁不愧为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同时也铸就了《神曲》的经典性。
  从但丁的生平经历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良好的希腊式知识教育,形成了以希腊精神为核心的人生理想,同时虔诚的修道院经历、大起大落的政治生活,又让他对希伯来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在与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相遇过程中,但丁借助《神曲》中地狱一炼狱一天堂的旅程,探寻人类的命运,寻找人生的价值意义。
  在《神曲》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曲中奇谲怪异的情节中,独特的人物命运,多义性的言说方式,都是文本张力的最好的诠释。尤利西斯受罚事件的真相,不是要对希腊文化或者是希伯来文化的张扬,而是启示出要审慎地对待双希文化张力中的人生;而以同为异教徒的斯塔提乌斯与维吉尔的不同境遇,彰显出了文化价值选择之于个体的价值意义;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恋、赞美,抑或是遗忘、背叛,不仅揭示出真实的人生境况之时,也深刻探讨了人精神成长的可能。
  但丁在改写、并置与创造等言说方式中,是要解决双希文化内在的“自然/恩典”对立矛盾,他有意地忽视原罪而为人争取独立自由,确立了人生的价值高度;同时强调人生的自救与忏悔,在回归宗教信仰的过程中,赋予人的灵魂以永恒的向度。但丁最后用爱来弥合理性与信仰这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差异,为人拓宽了生命的广度、挖掘了灵魂的深度。但丁的这些探索在作品中整体上是和谐统一的,但也遮掩不了其在思想、文本上所体现出来的矛盾与危机,可以说,他的成功是有限的“成功”,他的失败是一种高贵的“失败”。但丁既成就了其自身的伟大,也铸就了《神曲》的经典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