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灵魂需要强度——论索尔·贝娄后期作品的自由主题
【6h】

灵魂需要强度——论索尔·贝娄后期作品的自由主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索尔·贝娄后期创作走向与自由主题的构建

(一)《赫索格》--当下困境的个我自省

(二)《洪堡的礼物》--回望中的反省

(三)《拉维尔斯坦》--展望中的升华

二.贝娄自由主题的独特内涵和特征

(一)自由内涵的独特性

1.脆弱之于自由

2.死亡之于自由

(二)自由主题的阐释特征

1.基于体验的真实

2.主人公的选择与平行主人公的设置

3.自由双城记

三.比较视域中的自由主题与贝娄的创作冲动

(一)主题表达的内化倾向

1.从外向寻求到内在观照

2.从理性救赎到非理性回归

(二)想象与创作冲动

1.想象性再现

2.想象式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犹太裔美国作家,二十世纪文学“泰斗级”人物。贝娄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他的创作波澜壮阔,以《赫索格》为界,前、后期呈现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指向。后期作品以《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拉维尔斯坦》为代表作,主题表达越来越鲜明,那就是对人的终极价值--“自由”的追寻。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贝娄“自由主题”构建过程的三个阶段即自省、反省与升华,并呈现出关联性。相较于其他书写自由的作品,贝娄的主题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贝娄式的书写特征。首先,作者对人的脆弱性和必死性的思考决定了主题内涵的与众不同;其次,贝娄在诠释自由的过程中力求通过特殊的人物设置与空间想象,以最深刻的经验感受还原生活的真实。
  贝娄的自由主题所表现的是一种内向的,以强大人的灵魂为目的的心灵之旅。贝娄借助于以回忆为特征的想象的力量使自己的自由之思呈现一种纵深感和超越感。将贝娄的自由主题的表达放入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其内化的倾向以及对理性精神的反拨都与中国古典自由思想不谋而合;而贝娄自由主题所蕴含的纵向超越意识又对中国古典自由偏于横向融合的意识是很好的补充与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