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未来发展趋势

第2章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理论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资源内涵

3.1.3 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内涵

3.2 南京高校体育志愿组织情况

3.3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

3.3.1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识

3.3.2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意愿

3.3.3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动机情况

3.4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情况

3.4.1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次数情况

3.4.2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类别

3.4.3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情况

3.5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渠道情况

3.6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训情况

3.7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满意情况

3.7.1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的体验情况

3.7.2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的满意情况

3.8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绩效考评情况

第4章 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志愿服务平台少,体育专业志愿服务缺乏

4.2 高校体育志愿组织不健全

4.3 招募机制不公平

4.4 配置未体现志愿精神

4.5 培训机制缺乏

4.6 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保障制度

4.7 绩效考评不公平

第5章 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5.1 学校要提高对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意义的认识

5.1.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5.1.2 筹措经费,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5.1.3 创造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1.4 以体育专业性为基点,拓宽志愿服务项目

5.2 健全高校体育志愿组织

5.2.1 明确高校体育志愿组织的目标

5.2.2 组织内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5.2.3 建立完善志愿服务规章制度

5.3 完善招募机制

5.3.1 招募公告信息的确定

5.3.2 招募方式要多渠道、多方式

5.3.3 体育志愿者的选拔要公开公平

5.4 建立合理的配置机制

5.4.1 配置要求

5.4.2 配置原则

5.4.3 结合兴趣、能力、岗位性质三者,合理安排

5.5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5.5.1 确定培训目标

5.5.2 确定培训内容

5.5.3 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5.6 建立激励机制

5.6.1 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5.6.2 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5.6.3 处理好志愿者的期望与奖励的度

5.6.4 事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期报酬

5.6.5 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

5.7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5.7.1 绩效考评应遵循的原则

5.7.2 绩效考评方式

5.7.3 绩效考评的内容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国家就体育志愿服务问题专门颁布相关文件,体育志愿者服务及队伍的建设问题已逐步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加快,成为体育事业发展必须依托,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体育院系蕴藏着体育志愿者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是我国体育志愿服务资源的集聚地,即资源库。开发管理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志愿服务资源,对我国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作者以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晓庄学院三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分析法,从管理学视角对南京高校体育专业志愿服务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全面了解高校体育专业志愿服务的管理运作的情况,为有效地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体育专业学生志愿服务资源提供依据与参考。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意识强,潜在资源丰富,人才效益尚未被充分发挥和发掘;(2)高校体育专业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种类较丰富,但是开展的次数较少,且发挥体育专业技能知识的志愿服务机会甚少:(3)高校体育志愿组织机构不完善;(4)招募机制不公平;(5)高校体育专业志愿服务分配中存在问题,多数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满意;(6)高校对体育志愿者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体育志愿者实行专门的培训活动;(7)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动机多样化,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保障制度;另外,缺乏体育志愿者绩效考评制度。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是:(1)学校要提高对高校体育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2)健全高校体育志愿组织;(3)完善招募机制;(4)建立合理的配置机制;(5)建立健全培训机制;(6)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和完善保障制度;(7)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