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和陶诗”研究
【6h】

宋代“和陶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宋代“和陶”现象概况

第一章 北宋“和陶诗”

第一节 苏轼“和陶诗”

第二节 苏辙“和陶诗”

第三节 晁补之、张耒“和陶诗”

第二章 南宋“和陶诗”

第一节 李纲“和陶诗”

第二节 吴芾“和陶诗”

第三节 其他诗人“和陶诗”

第三章 宋代“和陶诗”风格综论

第一节 宋代“和陶诗”的风格与价值

第二节 两宋“和陶诗”比较

第三节 宋人和陶现象分析以及原因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作为东晋至南朝刘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文学史上,“和陶”现象代不乏人,风行不辍。追和者,既有贬谪之人,也有身居要位的官僚,还有隐士、遗民、僧人等等。这不仅证明了陶渊明的巨大影响,而且也显现了后代文人对他的强烈认同和推崇。本文试对宋代“和陶诗”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南北两宋“和陶诗”进行比较,进而对宋代“和陶诗”这一现象所折射的宋代文化背景、士人心态以及审美情趣深入分析,以探寻宋人和陶的现实和心理动因。
   本文第一章对北宋“和陶诗”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苏轼、苏辙、晁补之与张耒的“和陶诗”。第二章分析了南宋“和陶诗”,重点评析了李纲和吴芾的“和陶诗”的思想内涵、艺术情趣。第三章从宏观的角度对宋代“和陶诗”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宋代“和陶诗”的风格与价值,并对两宋“和陶诗”进行了比较,对宋代“和陶”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宋人“和陶”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