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

2.2 财务报告舞弊动因研究

2.3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和征兆相关文献

2.4 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方法相关文献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分析

3.1 舞弊公司常用手段

3.2 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特征

第四章 样本选取和研究设计

4.1 样本来源与样本选取

4.2 研究假设和变量设计

4.3 模型选择

第五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使用logistic模型进行变量检验

5.3 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5.4 模型运用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财务报告是对外界传递公司信息的重要载体,有效、完整的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仅损害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且扰乱资本市场的经济秩序。从最早南海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开始,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而且造成越来越大的经济损失。财务报告舞弊研究经过很长的时间研究,目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财务报告舞弊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动因、识别以及防范与治理几大方面。而我国整体研究起步比较晚,水平滞后于国外,研究方向逐步从案例分析、规范分析过渡到实证分析。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是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从最初地利用“红旗”标志来判断财务报告舞弊存在可能性到现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模进行预测,目前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目前对财务报告舞弊影响因素更多地在探讨公司内部环境,较少地研究外部环境是否存在影响。在识别的方法上,常常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得出准确度,而没有进一步探讨公司内外部环境对财务报告舞弊影响方向。本文基于上方面的不足进行探讨。
  本文选取了50家2001-2013年期间实施舞弊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另外50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归纳、比较等手段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常采用的虚构经济业务、隐瞒或遗漏重大事项的舞弊手段,分析出舞弊公司存在作案时间长、行业分布比较集中、管理比较低下的具体特征,为构建模型提高识别率提供依据。
  实证部分选取了对财务报告舞弊影响主要因素,从公司内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出发,选取能够描述其特征的14个变量,然后对其进行假设。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14个解释变量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假设,得出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增长率、两职合一和ST公司四个解释变量具有比较强的解释能力,最后构建快速识别公司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的相关模型。
  基于上文研究结论,提出治理舞弊相关建议,应当从改善企业内外部环境角度出发,从公司内部环境上:应适当提高股权集中程度;实行二元领导结构;加强高层人员绩效考核;提高监事会的监督效率。从公司外部环境的角度上,应当完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细化退市标准和提高财务报告舞弊处罚力度,完善会计相关法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