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与自尊、抑郁的关系
【6h】

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与自尊、抑郁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1.2.2 自尊的研究综述

1.2.3 抑郁的研究综述

1.2.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抑郁的关系

1.3 文献评述与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2.2.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高职生中的适用性分析

2.2.3 自尊量表

2.2.4 抑郁自评量表

2.3 施测程序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变量特点

3.1.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特点

3.1.2 自尊的特点

3.1.3 抑郁的特点

3.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和抑郁相关分析

3.3 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3.3.1 自尊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3.3.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3.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尊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

3.4.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分析

3.4.2 基于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效应检验

3.5 基于BOOTSTAP方法的结构方程模型

3.5.1 建立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抑郁的结构模型

3.5.2 基于BOOTSTRAP法的模型参数估计检验

4 讨论

4.1 高职生各变量特点讨论

4.1.1 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特点讨论

4.1.2 高职生自尊特点讨论

4.1.3 高职生抑郁特点讨论

4.2 高职生自尊与抑郁的关系讨论

4.3 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讨论

4.4 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尊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5 结论

6 研究意义与不足

附录一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SE)(项目列举)

附录二 抑郁自评量表(SDS)(项目列举)

附录三 自尊量表(SES)(项目列举)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目前情绪调节研究中的新方向。为了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高职生群体中的适用性,研究者在江苏两所高职院校抽取292个样本,信效度分析表明量表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84之间,量表假设模型的x2/df=3.00,RMSEA为0.08,CFI、NFI和GFI等拟合度指标均大于0.90。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和《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作为研究工具,在江苏、山东和广东三个地区抽取高职生569人,对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抑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中介效应分析以及基于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效应检验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尊与抑郁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并建立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抑郁的结构模型。本研究具体得出了以下结论: (1)高职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是否为班干部、文理科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①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上,男生除了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维度显著低于女生外,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易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②班干部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③文科学生除了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理科生,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易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总分上均显著低于理科生;④一年级在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维度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易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三年级。 (2)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与抑郁成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3)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对抑郁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