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
【6h】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及评价面临新挑战

二、选题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际比较: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他山之石

二、国内探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本土基础

三、走向发展性:国内外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内容框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本文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 问题检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评价的现实之殇与价值反思

第一节 企业视角: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与需求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分析

第二节 现实之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调查分析

一、关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关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结果描述

三、基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的问题检视

第三节 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

一、在学生评价及标准的目标价值取向上,普遍重视工具性价值而忽视目的性价值,体现的是功利的效率主义价值观与超功利的博雅主义价值观冲突

二、在学生评价及标准的内容导向上,重视个体知识与技能测试而轻视其他素质评价,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考虑不够,体现的是管理主义价值观与发展主义价值观冲突

三、在学生评价及标准的技术、方法反思上,重视绝对标准,轻视相对标准,缺失激励性功能,本质上体现的是科学主义价值观与人文主义价值观冲突

四、在学生评价标准的目标反思上,重视同一性要求,轻视多样性要求,忽视个性化发展,体现的是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冲突

第四节 从对学生评价到为学生评价:中职学生评价标准建构的价值诉求

一、从社会人到职业人:中职学生评价内容标准的价值目标

二、从智力优先到多元智能:中职学生评价表现标准的价值澄清

三、从为了生计到为了生存发展:中职学生评价成就标准的价值转型

第三章 理论视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关系与结构模型

第一节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现实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主体依据:中职学生身心特征及发展需求

第二节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关系处理

一、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

二、坚持可测性、可行性及“硬”“软”指标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定量与定性关系

三、坚持全面综合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关系

四、坚持发展性评价导向与职业化目标相一致原则,正确处理好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关系

第三节 中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结构的模型分析与建构

一、基于语义学视角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二、基于职业素养构成分析的中职生综合素养结构模型建构

三、基于企业岗位需求调查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第四章 实践之维: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步骤设计与方法选择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步骤设计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选择

第二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二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基于AHP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建构

一、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指标权重体系分析的层次结构模型建构

二、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指标权重体系分析的群决策管理

三、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一致性检查及计算结果导出

第四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内容分析及评定标准体系建构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一级指标内容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二级指标内容分析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定标准体系的初步确定

四、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设定

第五章 案例研究:基于web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应用与实证

第一节 以素质为本: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设计策略

二、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具体方法及实施策略

三、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策略

四、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结果处理与分析策略

第二节 基于web平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案例

一、设计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方案

二、开发基于web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系统

三、“基于web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校本化实施”过程与结果

第三节 指向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结果的效度与信度评估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结果的逻辑验证分析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的效度和信度评估分析

结语

一、价值选择: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理念探真

二、多元融合: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实践智慧

三、促进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趋向预测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论著及课题成果情况简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面临新挑战。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据此进行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之需;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精神要求;符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现实之殇、促进中职生的职场成功和终身发展之需;符合丰富、完善职教评价理论的研究之需。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首先,必须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问题检视和价值反思。基于对当前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由考试文化桎梏所导致的“应试之殇”、由职业教育异化所导致的“考证之殇”、由锦标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应赛之殇”等“现实之殇”的价值反思,可以揭示出“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这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本质所在:在目标价值取向上,普遍重视工具性价值而忽视目的性价值,体现的是功利的效率主义价值观与超功利的博雅主义价值观冲突;在内容导向上,重视个体知识与技能测试而轻视其他素质评价,对个体全面发展需求考虑不够,体现的是管理价值观与发展价值观冲突;在技术、方法上,重视绝对标准,轻视相对标准,缺失激励性功能,体现的是科学价值观与人文价值观冲突;在评价标准上,重视同一性要求,轻视多样性要求,忽视个性化发展,体现的是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冲突。尤其是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理念所经历的从“知识至上”到“技能至上”,再到“能力至上”阶段,普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等,实际上是“知识本位”的翻版。鉴于对现实问题的价值反思与清算,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必须符合“从对学生评价到为学生评价”的价值诉求:“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素养评价内容标准的价值目标;“从智力优先到多元智能”的素养评价表现标准的价值澄清;“从为了生计到为了生存发展”的素养评价成就标准的价值转型。 其次,必须从理论视阈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依据、原则与结构模型进行理性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生存论哲学的价值观、发展性学生评价论、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主要包括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精确性指标与模糊性指标等方面的关系,并且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评价理念,遵循发展性评价指导原则和思路。另外,需要对学生职业素养构成逻辑结构以及职业素养评价内容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建构出合理的学生职业素养结构模型。 第三,必须将主观的评价理念见之于客观,科学设计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的实践思路、步骤、方法及策略。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设定、筛选和体系建构、评价权重值的计算、修正和体系建构、评定标准的设定、筛选和体系建构。为此,本文以“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发展为主线,遵循科学有序的设计程序与步骤,主要运用特尔菲专家咨询法,根据中职生核心职业素养基本要素结构模型和“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中职生核心职业素养构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确定出基于企业需求和中职生个人发展需求的职业素养评价内容体系结构表,并将意见较为统一的“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意识素养及职业基本能力素养等确定为最基本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一级指标;再次运用特尔菲法将一级评价指标细化,初步拟定出二级评价指标,制定“二级指标专家咨询问卷表”,第三次运用特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核心职业素养二级评价指标的筛选、修正和确认;在此基础上,选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权重指标体系建构。鉴于AHP法的人工手段进行指标权重的矩阵运算非常繁琐,借助当前先进的Yaahp7.5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为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体系提供模型构造、逻辑运算和统计分析方面的有效帮助,最终确定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二级指标权重体系;最后,仍借助专家咨询筛选法,进一步细分二级评价指标,确定出三级评价指标的职业核心素养评定标准体系。 另外,需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所建构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评价效度、信度等进行实际评估与验证。为此,笔者专门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进一步开发成“基于web江苏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应用于三所中专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试测实践,并对实际试测效果进行了定性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理性逻辑验证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多维度评价效度、信度评估与验证,笔者认为,本研究所建构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既能满足中职生就业需要和企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又能激励、促进中职生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总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必须经过“协商性价值选择”,为制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探得真正的价值理念依据;必须“走多元融合之路”,这是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实践智慧;必须坚持“基于标准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这是符合当前世界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趋势。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激励和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符合教育本质的功能选择。

著录项

  • 作者

    方健华;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生发展与教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冯建军;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 核心; 素养; 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