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研究——以南京市X老年服务中心为例
【6h】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研究——以南京市X老年服务中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述评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民办非企业单位

2.1.2 社区养老

2.2 理论基础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资源依赖理论

第3章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3.1.1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3.1.2 机构养老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3.1.3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

3.2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3.2.1 严重老龄化的社会实情促其发展

3.2.2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利其发展

3.2.3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优势助其发展

第4章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个案研究

4.1 X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4.1.1 X机构成立情况

4.1.2 x机构人员规模

4.1.3 X机构资金来源

4.2 X机构参与社区养老的情况

4.2.1 开展以“心理健康”为目标的养老服务

4.2.2 建立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4.3 X机构参与社区养老的优势及成效

4.3.1 X机构参与社区养老的优势

4.3.2 X机构参与社区养老的成效

4.4 X机构参与社区养老面临的问题

4.4.1 运营资金短缺

4.4.2 从业人员不足

4.4.3 服务专业性不高

4.4.4 服务自主性受限

4.4.5 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4.4.6 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

4.5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能力不足

4.5.2 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政府依赖性较高

4.5.3 政府角色错位

4.5.4 公民社会环境的发展程度不高

第5章 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的若干思考

5.1 微观层面——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方面

5.1.1 社会工作介入民非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尝试

5.1.2 提高民非机构自身能力

5.2 中观层面——社会公众方面

5.3 宏观层面——政策环境方面

5.3.1 建立政府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平等合作关系

5.3.2 加强政府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弊端凸显,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如此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而机构养老又存在服务成本高、服务资源匮乏等缺陷而难以推广。在此背景下,整合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优势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首要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民间自发成立的,通过自主组织、自主管理来开展各项公益服务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备灵活性、高效性、专业性等优势,能够通过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缓解我国的养老困境,因此,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发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适应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养老服务的成效也不明显,反而在运作过程中受到诸多制约,优势未能完全展现。
  本文选取了南京市X老年服务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了X老年服务中心的机构概况、运作机制、服务内容、优势及成效等。另外,X老年服务中心还面临不少问题,包括运营资金缺乏、从业人员不足、服务专业性不高、服务自主性受限、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了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身能力的不足、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政府依赖较高、政府角色错位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是阻碍民办非企业单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的分析,笔者尝试对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进行探索,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民非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尝试,并且提升民非机构自身的能力,包括筹集资金能力、整合资源能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第二,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培育积极、民主的公民社会环境;第三,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政府的平等合作关系并加强政府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支持力度以优化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