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思想研究——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6h】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思想研究——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的思想

(二)列宁的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

(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四)借鉴了西方国家关于公众参与的理论

二、现实依据

(一)政治权力社会化促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二)党和政府统筹社会力量 平衡社会利益 化解社会矛盾的紧迫性

(三)公众主体性意识增强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

(四)社会管理体制变化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契机

(五)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一、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

(二)十七大初步形成了党的公众参与理论

(三)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

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社会管理的主导是政府 主体是公众

(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化法制化

(四)公众参与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

(五)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六)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一、思想理论的主要特点

(一)人民性与社会性

(二)实践性与科学性

(三)与党的执政理念的一致性

(四)全面性与系统性

二、理论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

(二)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公众参与理论

(四)为党的社会治理理论提供了借鉴

三、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的创新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总结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经验和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思想,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列宁的人民管理国家思想以及建国后党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为基础,同时借鉴了西方国家关于公众参与的相关理论。政治权力社会化促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必然趋势,党和政府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公众主体性意识增强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社会管理体制变化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契机,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于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十七大逐步形成党的公众参与理论,十八大以来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社会管理的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公众;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制度化、法治化发展方向;公众参与活动覆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旨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
  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与党的执政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一思想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带有鲜明的人民性与社会性以及实践性与科学性。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党关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形成了党的公众参与理论,为党的社会治理理论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能更好地指导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