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晋时期的谒、刺研究
【6h】

汉晋时期的谒、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价值及意义

二、谒、刺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出土谒、刺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谒、刺的出土概况

第二节 谒、刺的类型学分析

一、谒

二、刺

第二章 各类型谒、刺的用途考证

第一节 谒的使用情况的考察

一、出土谒的性质判定及相关问题探讨

二、谒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刺的使用情况的考察

一、刺的性质判断

二、刺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 谒、刺源流及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节 谒、刺源流简述

第二节 谒、刺的区别与联系及“名刺’’的起源看法

第三节 以出土谒刺材料对《史记》标点勘误一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出土的汉晋时期的谒、刺(名谒、名刺),以及就与之相关的问题讨论等。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开篇简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有关谒、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问题所在,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出土谒、刺的类型分析”。首先对各主要出土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再对谒、刺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将出土名谒分为两大型,即A型双面书写型和B型单面书写型。再根据进谒目的的差异,将双面书写型分为二亚型,Aa型问候类,按行文用语差异,又可二式;Ab型请见、拜见类。B型按照进谒目的的差异,分为三亚型。Ba型请见拜见类,按内容差异,可分二式。Bb型属庆贺类,按行文可分二式。Bc型属致物类。按照各型名谒的发展特征,分为四期,西汉中期为实物谒的形成阶段,发展和成熟期为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东汉晚期至三国为衰落期,西晋时为新变化发展期。将刺分为两大型,即A型双面书写型和B型单面书写型。根据行文内容差异,将B型分为亚型,即Ba型属习字用,Bb型拜访请见用,Bc型作明器用。
  第二章“各类型谒、刺的用途考证”。就谒、刺的使用情况而言。谒可分为实用器和随葬明器两大类。实用器按目的不同,可分为问候类、庆贺类、致物类、拜见请见等四大类。还分析与名谒作明器随葬相关的社会背景。刺同样分为实用器和随葬明器两大类。作为实用器时,因为适用对象的不同,书写会有少许差异。作为随葬用的明器,作用可能类似于墓志。
  第三章“谒、刺源流论述及相关问题探讨”。本部分对谒、刺的源流作了简要概述。并通过谒、刺二者书写体例和内容的对比,结合文献所载,推断“刺”作为一种文书形式其来源或与古代“上书进谏(刺)”一事有关。而其从文书形式转变为后世所谓“名刺”,其参照物应当是当时的请见类谒(谒之一种)。
  结语。总结归纳了上述所有内容和遗留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高庆辉;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考古学;历史时期考古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裕兴;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古书契;
  • 关键词

    谒; 刺; 功能考古; 汉晋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