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策略研究
【6h】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主要激励理论概述

2.1.1 以需求为基础的激励理论

2.1.2 双因子理论

2.1.3 目标设定理论

2.1.4 公平理论

2.1.5 综合激励理论

2.2 国内外学者对新生代技术工人研究现状综述

2.2.1 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界定

2.2.2 新生代技术工人的个性特征分析

2.2.3 国内外关于新生代的研究

2.3 激励理论在新生代技术工人管理上的应用

2.3.1 需求层次理论

2.3.2 双因子理论

2.3.3 公平理论

2.3.4 综合型激励理论

第3章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现状分析

3.1.ATC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简述

3.2 ATC新生代技术工人人力资源现状

3.2.1 生产岗位工人年龄结构分析

3.2.2 新生代技术工人近三年同期学历对比分析

3.2.3 新生代技术工人工龄结构分析

3.3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近三年离职情况分析

3.4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策略现状

3.4.1 薪酬激励方案

3.4.2 绩效考核激励方案

3.4.3 非薪酬激励方案

3.4.4 ATG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满意度分析

3.5 ATG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5.1 薪酬水平较低且结构单一

3.5.2 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3.5.3 奖惩不分赏罚不明

3.5.4 精神层面激励的缺失

3.6 问题背后的原由

第4章 ATC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策略优化

4.1.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策略的基本原则

4.2 基于带宽双轨制的激励策略框架

4.2.1 方案优化的前期举措

4.2.2 优化后的激励策略总体框架

4.3 直接薪酬激励策略设计

4.4 绩效考核机制完善

4.5 间接薪酬激励策略的改善

4.6 非薪酬激励方案的改善

4.7 提升新生代工人发展激励策略

第5章 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策略保障

5.1.激励策略执行力的保障

5.1.1 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

5.1.2 激励结果的及时反馈

5.1.3 注重激励过程的监督

5.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2.1 优化员工工作软环境

5.2.2 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5.3 提升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

5.3.1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5.3.2 充分认识激励的重要作用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根本。在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中,20-30岁年龄阶段的新生代技术工人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技术工人的职业素养与企业市场竞争力之间紧密相连。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经验的新生代技术工人队伍,成为造就优秀产品的基石,继而成为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如何吸引优秀的新生代技术人才进入企业,减少因技工熟练度不足而造成的价值流失,保持科学的人才流动率,是每个公司都在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员工满意度低、离职率高,及如何留住新生代技术工人的问题,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包含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员工访谈等研究手段,分析研究了ATC公司现有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效果,进一步提出了新生代技术工人物质激励及非物质激励的双重激励策略及其操作方案,在薪酬福利、培训发展、晋升渠道、人文关怀、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提升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的积极性,稳定性和归属感。
  为此,本论文第一章绪论概括了本论文研究背景和内容及创新点;第二章全面深入地回顾了经典激励理论,为后文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章分析了ATC公司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第四、第五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双重激励策略优化设计以及激励策略实现的保障措施;第六章得出结论并对未来展望。
  本论文目的和意义在于高度引起ATC管理高层对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的重视,促进企业基层人才的储备和竞争,为ATC公司及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内其它企业在吸引、留住、使用新生代技术人才上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完善ATC公司对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使公司人力资本激励更有效,更具有时代性。
  通过对ATC新生代技术工人激励问题的研究,得出结论和启示:对于现代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企业,要结合现代新生代技术工人本身的特点,对激励机制进行系统性计,综合使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保障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其研究成果对其它制造型企业在新生代技术工人的激励方面也具有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