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唐宋诗歌中的围棋活动
【6h】

论唐宋诗歌中的围棋活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先唐文学中的围棋活动

第一节 早期的围棋记载

第二节 先唐诗歌的围棋意象

第三节 同题围棋赋的出现

一、从注重功用到注重审美

二、器物、技艺描写的发展及战争比喻

第四节 《世说新语》与围棋典故

一、手谈与清谈

二、坐隐与隐逸

第二章 唐宋文人围棋风习

一、文人围棋特点

二、先唐时期的文人围棋

三、唐宋士弈之风的兴盛

第二节 唐宋文人围棋风习

一、从棋约到棋社

二、棋隐

三、话诗着棋

四、雅赌与棋赌赋诗

第三章 唐宋诗歌中围棋书写的兴盛

第一节 “棋”的词义缩小现象

一、“棋”的词义主客易位现象

二、围棋与其他游戏的区别

三、在唐宋诗词中“棋”指围棋

第二节 唐宋围棋诗歌的兴盛

一、唐宋诗歌围棋书写的兴盛

二、围棋题材诗歌的分类

第三节 唐宋围棋文学书写兴盛之原因

一、前代文学积累

二、文人围棋的风靡

第四章 唐宋诗歌围棋书写的演进

第一节 初盛唐时期的围棋书写

一、初盛唐围棋题材作品

二、初盛唐时期的围棋意象

第二节 中晚唐时期的围棋书写

一、审美视点的转移——由棋盘到弈棋的心境

二、中晚唐时期围棋的文学意趣

三、智者、名士、闲棋、僧棋——理想人格的递变

第三节 宋代围棋书写的具体化、个性化

第四节 宋代围棋书写中的矛盾主题

一、宋诗争棋的文学书写

二、反用“弈秋”典故与“寓意于物”

三、“寓意于物”的棋心

第五节 围棋雅趣的建立和尚武精神的流失

一、颇为雅戏和睡余雅设

二、尚武精神的流失

第五章 烂柯题材、意象及其审美认识演变

第一节 “观棋”进入“王质烂柯”故事

第二节 烂柯故事的内在逻辑

一、观棋时不为外界所扰的心境和仙境的相通性

二、以弈棋时的时间感来比喻王质成仙的时间感

三、以棋局的变化比喻世事的变化

四、“食枣核”母题的脱落

第三节 烂柯典故的使用情景与烂柯题材

一、山中围棋:游仙与仙境想象

二、世事如棋:凿事从来弈棋耳

三、人生如棋:坐中老却采樵人

四、世幻浮促:棋罢不知人换世

第六章 围棋的美感特质

第一节 以“静”与“冷”为主的美感

第二节 弈棋诗·观棋诗·听棋诗

一、弈棋诗与棋的美感

二、观棋诗对弈境的发现

三、听棋诗与棋声的美感

第三节 围棋的温度与花落棋枰

一、竹下围棋:围棋的温度

二、花落棋枰:弈境的幽静

第四节 弈境清幽静妙、苍寒寂寥之美的确立

第七章 弈者的性别与琴棋书画

第一节 琴棋雅趣

第二节 无弦琴与不争棋

第三节 琴棋书画和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围棋的文学书写由东汉始,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不断发展,自中唐以后形成高潮。
  先唐时期,围棋开始成为专咏题材。以“五赋三论”为代表的围棋赋,其主题从注重围棋功用到注重审美,表现出对技艺的崇拜和尚武精神。唐宋士弈之风大兴,产生文人棋社、棋隐、话诗着棋、棋赌赋诗等诸多相关审美文化活动,淡化了围棋的竞技性。在前代文学积累、诗歌人文意象渐趋密集、文人围棋风靡的基础上,唐宋诗歌的围棋书写呈现出兴盛局面。
  围棋作为诗材,数量上的飞跃始于中唐;两宋围棋书写日趋繁复,呈现出细节化、生活化的特点。唐代围棋的文学形象由智慧象征逐渐过渡到林泉之趣,这反映了审美视点的转移,也说明文人的人格理想由智者、名士风流,转变为乐天知命的中隐者、幽寂平和的僧隐者。随着审美视点由弈棋过程转向弈棋心境,围棋题材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重在棋盘之内的征伐,另一种重在弈棋心境和橘中之乐。因此,宋代棋诗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主题:一方面对弈棋争斗加以批判和超越;一方面注重游戏适性忘虑的感受,强调游戏本身的超越性。宋代,围棋文学意蕴超出游戏本身,摒除竞技内涵,转而强调弈者不争、忘机,隐逸思想的内核逐渐渗透到围棋意蕴之中。唐宋诗歌围棋书写的过程中,围棋逐渐雅化;宋代,围棋的尚武精神被消磨殆尽,所以其文学书写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
  审美视点的转移影响着人们对于围棋的感觉、印象、趣味、理念,弈境清幽静妙、苍寒寂寥之美逐步确立。观棋烂柯典故的意蕴被充分地发掘,最终使棋局的象征意义集中在“世幻浮促”上。宋以后琴棋书画四事逐渐合称,围棋彻底成为一个雅的符号,而文人又把这种雅趣投射到女性身上,为“琴棋书画”的俗化埋下伏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