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皇帝谥号制度研究
【6h】

唐代皇帝谥号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谥号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谥号与谥法的起源

第二节 唐以前皇帝谥号的发展

第二章 唐代皇帝上尊谥流程

第一节 百官议谥

第二节 撰写谥议、谥册、谥宝

第三节 南郊请谥

第四节 追谥、加谥、改谥

第三章 唐代皇帝谥号的特点

第—节唐代皇帝谥号的字数特点——以繁为贵

第二节 唐玄宗以前皇帝谥号用字特点

第三节 唐玄宗以后皇帝谥号用字特点

第四章 唐代皇帝谥号变化原因

第一节 封建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科举制下新型文人的推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谥号是古人避讳生前之名的称谓,出现于西周初期,春秋战国时儒家赋予谥号评价谥主生前品行功绩的功能。谥号作为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儒家伦理和事功文化。皇帝谥号不仅使古代社会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在最高统治者身上得以体现,也映射出王朝的社会风气、文化共识以及政治变迁。
  唐代皇帝谥号与前代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谥号中的追谥、加谥情况不仅比前朝更加频繁,还出现了为太子、诸王追加皇帝谥号的新形式,体现出谥号变动与现实政治的紧密联系。唐代皇帝谥号字数不再局限于1字或2字,多数皇帝谥号在4字至9字之间,而宣宗的谥号则长达18字。同时,皇帝谥号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且除哀帝外其余皇帝均得美谥。
  唐代皇帝谥号是唐代政治文化的缩影,皇帝谥号的变化与皇权的加强和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密切联系。皇权的加强使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尊卑更加悬殊,科举制度又培养出一批善于奉迎之人,两者共同造成了唐代皇帝谥号的变化,并对后代皇帝谥号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白雪兵;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史;专门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菁;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古代礼制;
  • 关键词

    古代礼制; 皇帝谥号; 唐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