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重话语空间中的网络次生舆情研究——以近年来三起重要舆情事件为例
【6h】

双重话语空间中的网络次生舆情研究——以近年来三起重要舆情事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双重社会转型中的双重话语空间

二、依附于网络空间的次生舆情

三、目前该课题研究有待完善的方向

一、文本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网络次生舆情

第一节 诞生于双重话语空间的网络次生舆情

一、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

二、网络次生舆情的要素

三、网络次生舆情的成因

四、网络次生舆情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原生舆情演化的双重话语空间

一、双重话语空间的由来

二、我国官方话语空间的建构及特点

三、我国民间话语空间的建构及特点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对三起重要舆情事件的关注

第一节 “8.1 2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

二、“8.1 2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梳理

第二节 “4.3 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

二、“4.3 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梳理

第三节 “4.1 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

二、“4.1 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中的网络次生舆情梳理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双重话语空间与网络次生舆情的关系

第一节 事件中的双重话语空间建构

一、样本选取

二、框架类目建构与编码

三、事件中官、民话语的框架使用

第二节 事件中的双重话语空间分析

一、双重话语空间的议题建构差异

二、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与博弈

第三节 双重话语空间与网络次生舆情的关系

二、民间话语是网络次生舆情演变的“生力军”

三、官、民的互动和博弈“操纵”网络次生舆情起落

第四章 有效“对话”:网络次生舆情应对之策

第一节 网络次生舆情形成前期——“对话”准备

一、正确认识舆情,抛弃陈旧观念

二、实时监测舆情,制定应对方案

三、培育意见领袖,协助舆情处置

四、塑造信任文化,优化政府形象

第二节 网络次生舆情爆发及持续期——如何“对话”

一、官方话语要抢占“对话”先机

二、官、民话语“对话”的多重内容

三、官方话语在“对话”中的注意点

四、官、民话语“对话”的重要渠道——新闻发言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蓬勃发展了30余年,在此期间,网络空间逐渐成为舆情的“发酵场”,网民群体的信息获取及传播能力得到提高。然而,我国某些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处置水平却没能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革新的步伐。近年来,因地方政府舆情处置“失范”而造成的网络次生舆情危机接连出现,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导致地方政府及媒体的公信力严重下滑。网络次生舆情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关注与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双重话语空间视阈出发,采取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危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理论,围绕网络次生舆情和双重话语空间的关系、政府应该如何应对网络次生舆情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由绪论和四大章节组成。第一章着重分析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要素和成因,对我国双重话语空间的建构及特点予以解读,归纳出网络次生舆情区别于原生舆情的三个特点,即隐匿性强而难以防范、波动大而容易转移、观点的非理性偏向。第二章引入“8.12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4.3和颐酒店女子遇袭”、“4.1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三起近年来重要的舆情事件,具体分析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对事件中出现的网络次生舆情进行梳理。第三章采用“框架分析”方法,探讨三起事件中双重话语空间议题建构的差异,并围绕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与博弈现象,深入剖析双重话语空间与网络次生舆情的关系,指出官、民话语之间的“对话”对网络次生舆情的形成、爆发及消解起决定性作用。双重话语空间博弈激化会导致“对话失灵”现象,体现为“缺位失语-非议”、“封闭控制-揭露”、“迟钝拖延-批评”、“轻描淡写-反感”、“单向宣教-抵触”五类基本模式,即网络次生舆情形成的直接原因。第四章引入巴赫金“对话”理论,结合网络次生舆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总结官方话语主体应对网络次生舆情的相关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