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能源效率、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h】

能源效率、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研究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框架

1.4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能源投入与经济增长

2.2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

2.3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研究

2.4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

2.5关于以往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3章能源效率、环境污染的测算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度量

3.1关于数据的说明

3.2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的测算

3.3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度量

第4章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结果分析

4.1 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

4.2空间相关性检验

4.3空间面板估计结果与分析

4.4稳健性检验

4.4.1 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稳健性检验

4.4.2基于SBM模型能源效率的稳健性检验

第5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年均将近10%的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奇迹”。然而,这一奇迹的背后却是以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的。现阶段考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状况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对于加快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研究的进展来看,尽管已有研究开始关注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且多数学者认为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生产中的能耗水平,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去的“外延式要素驱动型”向“内涵式创新驱动型”转变,但是,这类研究普遍忽视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价值。事实上,能源效率不仅仅包含了能源经济效率的意义,能源利用过程中较低的环境危害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环境视角来讲,能源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SO2、CO2等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转变。遗憾的是以往关于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对于该问题的考察尚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水平,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从政策层面来讲,为提高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应鼓励政府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注重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并为能源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亦需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此外,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积极搭建区域间协作平台,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籍此充分发挥先进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区亦需改变过去唯GDP至上的政府考核方式和绩效评价方式,并通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激励机制来助推各地区摆脱原有发展方式的束缚,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