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6h】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二、助读系统的类型

三、助读系统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功能

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三、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第二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梳理与分析

第一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及其助读系统编写概况

一、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结构与特点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原则

一、内容少而精

二、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兼具知识性和人文性

第三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知识补充类助读系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二、以课标为依据,利用提示说明类助读系统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兴趣为主导,利用插图类助读系统拓展学习能力

第三章 助读系统教学使用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高中生使用助读系统情况调查

一、调查情况

二、数据统计

三、结果分析和启示

一、调查情况

二、结果分析

第四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学生角度: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利用助读系统各构成部分,提高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二、把握助读系统特点,力求平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批判性运用助读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第二节 教师角度:开展多样性的课堂模式

一、以专题导语为切入点,进行“主题化”教学

二、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拓宽教学

三、以“写作实践”为依托,将鉴赏与写作结合,转变教学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语文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育中需要利用到的最主要的素材,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凭借。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教师授课以及带领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助读系统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养成运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方法学习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教师对教材助读系统的充分应用则有助于帮助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探索语文课堂的更多可能,以期构建有序、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模式。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江苏地区使用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即现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中的助读系统,力图呈现教材助读系统的特色化的编写原则。笔者在充分挖掘助读系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研究如何使用助读系统能够更优质地辅助语文教学。
  本论文首先阐述研究缘起,点明研究对象是助读系统,进而一一介绍它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紧接着论述助读系统的内涵与功能。介绍助读系统的概念、分类、理论基础和功能。论文中重点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助读系统,将其与人教版教材作比较,彰显它个性化的编写原则。从而依据其特色建议教师选择不同的助读系统应用于适当的教学场景。为了调查教师和高中生这两个群体使用助读系统的现状,笔者详细说明了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过程,发现和反思助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的经验,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研究助读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力图帮助教师开展多样性的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模式,优化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利用助读系统各构成部分的意识,在预习时、课堂中以及复习时都能关注助读系统,养成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文本的创新之处在于紧密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且合理地将助读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融入师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论文涉及如何更好地将专题导语、注释、对话栏、课后习题、作文板块和插图这六个部分运用于教学,指导学生和教师双方在助读系统的指导下共同成长,丰富语文课堂的体验。

著录项

  • 作者

    刘浠文;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晓燕;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4.301;
  •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助读系统; 编写原则; 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