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新的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大鼠的效果比较及作用机制分析
【6h】

两种新的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大鼠的效果比较及作用机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篇文献综述 抑制素免疫和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研究进展

1抑制素的特性

2抑制素常规免疫

2.1抑制素常规免疫的免疫原种类

2.2抑制素常规免疫的方法

3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

3.1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制探讨

3.2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动物生殖的影响

3.3影响抑制素基因免疫效果的因素

4卵泡抑制素基因免疫安全性研究进展

4.1WHO及FDA对DNA疫苗安全性的有关规定

4.2抑制素基因免疫安全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篇实验研究 实验一两种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大鼠的免疫反应性及其与免疫剂量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仪器

1.3方法

1.4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抗体P/N值的影响

2.2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诱导的抗抑制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

3讨论

3.1抑制素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

3.2免疫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3加强免疫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第二篇实验研究 实验二两种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大鼠的生殖及生殖内分泌差异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2免疫准备与实验动物分组

1.3卵泡发育观察

1.4血样检测

1.5数据分析

2结果

2.1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2.2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3讨论

3.1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发情周期的影响

3.2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活动的影响

3.3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应用双拷贝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pCISI和pEGISI免疫大鼠,通过分析免疫原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对免疫应答、卵泡发育和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旨在比较两种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效果,探讨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制。 1.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n=10)。采用大鼠股四头肌三点注射法,每次免疫前24小时注射0.5﹪盐酸普鲁卡因100μL。6个实验组:2种真核表达质粒(pCISI和pEGISI)分别按10μg/100μL、50μg/100μL、100μg/100μL共3个剂量于预处理相同部位注射;3个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注射100μL生理盐水,对照质粒1组注射100μg/100μLpcMV-S,对照质粒2组注射100μg/100μLpEGFP-N1,注射方法同试验组。首次免疫4周后加强免疫1次,免疫剂量、方法同首次免疫。 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免疫大鼠可产生抗抑制素抗体。综合分析免疫鼠的抗抑制素抗体水平及阳性鼠的抗体水平,发现pCISI免疫大鼠,50μg剂量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pEGISI免疫大鼠,100μg剂量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 2.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pCISI免疫大鼠,100μg免疫组的成熟卵泡发育数比对照组增加了6.4个(P<0.05),而用pEGISI免疫大鼠,10μg、50μg、100μg剂量组成熟卵泡发育数比对照组分别多4.3、6.4和5.8个(P<0.05)。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可促进大鼠的卵泡发育。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可提高血浆FSH、E2、P水平,为抑制素基因免疫大动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