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HCCB1621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6h】

植物内生真菌HCCB1621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及缩略语

声明

第一篇文献综述

前言

1植物内生菌概况

1.1植物内生菌的概念及研究历史

1.2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和培养

1.3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1.4.植物内生菌之间及其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关系

1.5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2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和应用

2.1植物内生菌在医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2.2植物内生菌在涉农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3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理论研究

3.1生物间的“基因水平传递”及“内共生理论”

3.2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4立题依据

5本实验拟采用的技术线路

第二篇试验部分

第一章植物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植物内生真菌HCCB1621的分类鉴定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菌株HCCB1621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

1试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论文创新之处: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附录

展开▼

摘要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代谢产物非常丰富,包括杀虫、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物质,是人们寻找新型抗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本论文利用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发中心的植物内生菌资源,通过各种模型的筛选,在获得活性菌株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并对它们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及活性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1280株植物内生真菌进行了模型筛选样品的制备,共获得1280份样品,经模型初筛、复筛,共获得21份活性高且稳定的抗肿瘤细胞样品,8份具有较强抗菌活力的样品,选取其中一株HCCB1621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18S rDNA和ITS序列的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HCCB1621进行鉴定分类,根据各种指标鉴定其为木霉属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通过对菌株HCCB1621发酵产物的特性探索,发现活性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在60℃处理1h,活性不丧失;经发酵培养 120h,产物抗肿瘤活性达到最强;活性物质在pH4-9范围内较稳定。 对菌株HCCB1621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溶媒萃取、硅胶柱分离、凝胶LH-20、HPLC制备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从其发酵液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HCCB1621-1,HCCB1621-2,HCCB1621-3,HCCB1621-4,HCCB1621-5,并对这些代谢产物进行质谱和核磁共振的<'1>H-NMR和<'13>C-NMR及二维图谱的解析,确认其分子量分别为256,396,112,376,110Da,并鉴定了HCCB1621-1~4的结构:分别为8,10-三甲基-四氮萘-2,4(3H,10H)二酮;麦角甾-7,9,22-三烯-3-醇;2,4(1H,3H)-嘧啶二酮;7,8-二甲基-10-(1’-D-核糖基)-异咯嗪,俗称核黄素。其中HCCB1621-1对A549、LoVo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10μg/ml时,对直肠癌细胞LoVo的抑制率最高可达78.95%。对HCCB1621-5的抗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藤黄微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藤黄微球菌,相同浓度下其抑制效果较广谱性抗生素环丙沙星略差,达到其抑菌效果的7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