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6h】

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细菌鉴定检测方法

2.1传统的细菌分类、鉴定和检测方法

2.2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taxonomy)

2.3化学分类法

2.4血清学

2.5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

3.细菌的定量方法

3.1.传统的细菌计数方法:

3.2. PCR定量法:

第二章研究内容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菌株

1.2试剂及培养基

1.3通用引物扩增

1.4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1.5引物设计

1.6特异性引物的常规PCR扩增及电泳

1.7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

2.结果与分析

2.1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2.2引物的特异性验证

2.3实时荧光PCR检测

2.4标准曲线的制备

2.5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检测

2.6糖甜菜叶片中Tc7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3.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icola,cfb)是引起糖甜菜(Beta vulgaris var.saccharifera)叶斑病的主要病原物。依据该病原菌的16S-23S rRNA ITS区(登陆号为AY191513)在特异性位点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一对引物CfbF(5’-TCAGTGCTGGTCGCCCATFAG-3’)和CfbR(5’-AACAA CGTGCACCAGCCAGC A-3'),预计PCR扩增产物为191 bp。用该引物扩增3个cfb菌株及29个参比菌株,仅靶标菌扩增出191 bp产物;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靶标菌株都检测到较强的信号,熔解曲线为单峰,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为建立标准曲线将靶标基因组DNA稀释为0.001 ng,0.01 ng,0.1 ng,1 ng,10 ng共5个梯度,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回归方程为y=-0.2741x+7.51,R<'2>=0.99。 菌株Tc7(Pseudomonas spp.)是从发病糖甜菜上分离到的另一病原细菌,用16S rRNA通用引物(16sF:5’-ATTGAACGCTGGCGGCAGGCCT-3’和16sR:5’-TCC CCTACGGTTACCTTGTTA -3’)扩增其16S rRNA并测序,经比对发现其与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Pseudomonas flavescens、Pseudomonas fulva 等多个菌株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都很高,几乎不存在特异性位点。用已报道的真细菌ITS通用引物U1/U2扩增该菌株16S-23S rRNA间的ITS,测得420 bp序列(已登陆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EF205021),在多态性较为丰富的区域设计引物PF(5’- AGGCGCTCAAGCAAATCATAGA-3’)和PR(5’-TTGTTCCCAATCACGTAGGGTG -3'),预计PCR扩增产物为238 bp。常规PCR验证引物特异性,除靶标菌株外其余29个参比菌株均无扩增产物。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靶标菌株扩增曲线平滑,熔解曲线主峰明显,表明没有非特异性扩增。将靶标基因组DNA依次稀释10倍,成0.00084 ng,0.0084 ng,0.084 ng,0.84 ng,8.4 ng,84 ng共6个梯度,阴性对照为灭菌超纯水。每个处理做两个重复,制备标准曲线。每两个重复的曲线基本重合,Ct值也十分相近,表明重复性较好。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33x+20.42,R<'2>=0.99。该方法适用于糖甜菜叶片上病原物的检测。 茄青枯茵(Ralstonia solanacearum)能够引起多种重要作物萎蔫症状,是一类重要的的病原菌。本研究用J.Schonfeld等人报道的引物Rsol_fliC建立了对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Ⅰ)检测体系,并制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 -3.74x+44.15,R<'2>=0.9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