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杀虫剂对褐飞虱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影响的评估
【6h】

杀虫剂对褐飞虱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影响的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稻虱缨小蜂的研究概况简介

1.1稻虱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1.2温度对稻虱缨小蜂的影响

1.3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的影响

1.4稻虱缨小蜂与褐飞虱的信息耦联

1.5杀虫剂对稻虱缨小蜂的影响

2褐飞虱的为害及其防治

2.1褐飞虱的为害

2.2褐飞虱的防治

3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3.1杀虫剂对天敌作用的途径

3.2影响天敌昆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因素

3.3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亚致死作用

4测定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影响的方法

4.1天敌敏感期的室内测定(如寄生蜂成虫期和捕食性昆虫幼虫期)

4.2天敌非敏感期的室内测定(如生活在寄主体内的寄生物幼虫,螨类的成螨,捕食性昆虫的蛹或卵等)

5本文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杀虫剂对稻虱缨小蜂非寄生阶段(成蜂)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1.2供试药剂

1.3测定方法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药膜法

2.2饲喂法

2.3残效毒杀作用

3讨论

第三章杀虫剂对稻虱缨小蜂寄生阶段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1.2供试药剂

1.3试验方法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喷雾法

2.2灌根法

3讨论

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Homoptera:delphacidae))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在各产稻区。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Pang et Wang)(Hymenoptera:mymanidae))是稻飞虱的一类主要卵寄生性天敌,在稻飞虱综合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新烟碱类、苯基吡唑类、抗生素等7类25种杀虫剂对稻虱缨小蜂产生的影响,为防治水稻害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综合评估,对稻田褐飞虱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药膜法试验,测得到了杀虫剂与成蜂之间的浓度-死亡率关系。25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毒死蜱最高,LC50为0.002mg a.i./L,其次为吡虫啉(LC50:0.021mg a.i./L)和烯啶虫胺(LC50:0.024 mg a.i./L),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类氟啶脲、氟铃脲、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噻虫嗪最安全,LC50均大于1000 mg a.i./L。 饲喂试验测定了1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对成蜂的经口毒杀作用。14种药剂中敌敌畏最高,寄生蜂摄入2小时后平均死亡率达到100%。寄生蜂摄入毒死蜱、吡虫啉、氟虫腈、甲胺磷、噻虫嗪、异丙威、三唑磷、阿维菌素等药剂8h后的平均死亡率基本为100%。氟硅菊酯、噻嗪酮对寄生蜂的影响不大,8h后分别为35.4%和27.6%。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毒杀作用最小,呋喃虫酰肼、氟铃脲、氟啶脲对寄生蜂基本无致死作用,亚致死作用表现在雌蜂寿命、产卵以及子代羽化率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各药剂对成蜂的残效作用,吡虫啉最高,处理7d后稻叶上的药剂残留仍能引起供试成蜂80.7%的死亡率。其次为噻虫嗪,三唑磷及氟虫腈,喷药后7d分别为66.8%、54.6%和50.0%。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噻嗪酮对寄生蜂基本无作用,施药当天(0d)对寄生蜂死亡率仅为1.1%,1d后致死效应即为0。药剂在稻虱缨小蜂寄生产卵后不同发育阶段对所在稻株喷药,各药剂田间推荐浓度对成虫羽化率的影响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 喷药后接寄生蜂寄生产卵,其子代F0发育历期、产卵力以及F1羽化率等受到显著影响;除噻虫嗪、异丙威和三唑磷外均显著延长寄生蜂发育。吡虫啉较对照显著降低F0产卵力;三唑磷显著降低F1羽化率。但是F0寿命、羽化率未受显著影响。灌根法测定了甲胺磷、氟虫腈、吡虫啉及噻虫嗪在稻虱缨小蜂中后期幼虫期、蛹期施用时对成蜂羽化率的影响,其中吡虫啉、氟虫腈在两时期施用后,成蜂羽化率均显著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