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被菊匍匐特性的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
【6h】

地被菊匍匐特性的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地被菊的育种研究进展

2植物株型形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2.1分枝性

2.2分枝角度和枝条形态

2.3株高

3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1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3.2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3.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4基因标记的策略

4.1利用一对目标基因间有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来标记基因

4.2用分离群体混合分组分析法标记基因

第二章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与RAPD标记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溶液配制

1.3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分离群体分枝角度的分布

2.2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2.3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

2.4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的获得

2.5分子标记在F1群体中的验证和标记与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3讨论

3.1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规律

3.2地被菊匍匐/直立相关基因位点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

第三章 与株型匍匐性连锁RAPD标记的SCAR转化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试剂

1.3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1.4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特异性RAPD标记片段的回收纯化

2.2重组质粒的筛选

2.3重组质粒的PCR扩增鉴定结果

2.4特异片段A-10555的序列测定及SCAR引物设计

2.5 SCAR引物对亲本及152 F1单株的PCR分析

3讨论

3.1差异片段的克隆

3.2重组质粒的PCR扩增鉴定

3.3 RAPD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的必要性

3.4 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失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地被菊具有株型低矮或匍匐、多分枝、抗性强、适应性广、成型快、覆盖能力强、着花繁密等特点,同时具备绿化、美化、彩化和香化综合功能,园林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本研究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i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探讨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特点及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F1、F2和BC1分离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特点。通过遗传分析和X2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一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 2.以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一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 cM。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可用于辅助育种。 3.回收扩增出的特异片段A-10555,回收片段与pGEM-T Easy Vector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a,成功进行了克隆,并对特异片段进行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在两端设计一对18碱基特异引物,对两亲本及152个F1单株进行SCAR分析验证,其扩增结果与RAPD标记A-10555在双亲及152 F1单株中的分离相一致,片段大小为555 bp,命名为SCA10555,表明该RAPD标记已成功转化为更为稳定和便于应用的SCAR标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