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
【6h】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表现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鉴定方法

1.3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4 植物雄性不育分类的新发展

1.5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意义

2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2.1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

2.2 植物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及败育方式

2.3 雄蕊组织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3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3.1 物质代谢

3.2 能量代谢

3.3 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

4 葡萄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形态特征和不育性鉴定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器官外观形态观察

2.2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2.3 花粉形态、大小观察

2.4 花粉粒内部结构观察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单株倍性

2.6 果实品质鉴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魏可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2.2 ‘2004-6-12’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2.3 ‘2004-2-30’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生理机理研究

第一节 ‘2004-6-12’葡萄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2004-6-12’葡萄雄性不育光合特性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植物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具有巨大的生产利用价值。植物雄性不育的机理涉及多个方面,国内外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葡萄雄性不育的表现、鉴定以及不育的细胞学、生理生化相关参数的特征。
   1、通过对‘2004-6-12’(魏可实生)、‘2004-2-30’(巨峰实生)、魏可(对照)葡萄花器官特征、花粉萌发率、花粉粒形态、成熟花粉粒内部结构观察。结果表明:‘2004-6-12’和‘2004-2-30’的花粉无生活力,花粉粒P/E值分别为1.13±0.05和1.12±0.04,均为近球形,且无发芽孔和发芽沟;花粉粒横切面边缘光滑,外壁纹饰分别为网状和穴状。魏可花粉粒极轴值与赤道轴值之比(P/E值)2.11±0.08,为长球形,萌发沟为三孔沟型,外壁纹饰为孔穴状。
   2、通过对‘2004-6-12’(魏可实生)、‘2004-2-30’(巨峰实生)及魏可(对照)葡萄花药、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学特征的观察,研究了葡萄雄性不育的特性。结果表明,‘2004-6-12’和‘2004-2-30’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早期,但‘2004-6-12’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就表现出部分异常,表明二者的小孢子败育可能与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3、以葡萄雄性不育种质‘2004-6-12’(魏可实生)及魏可(对照)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花蕾不同时期的发育,‘2004-6-12’(魏可实生)在各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低于魏可,可溶性糖含量单核晚期以前低于魏可,双核期后高于魏可,表明这些生化指标与小孢子发育有密切的联系;POD活性显著小于魏可,且呈降低趋势,SOD活性则与之相反。
   4、以‘2004-6-12’和魏可为材料,对其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及果实膨大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细胞间隙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及其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叶片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n的午间下降伴随着Gs、Ci的下降,表明其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在水分利用率上,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