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华芋艿田斜纹夜蛾成灾机制和生态防控策略研究
【6h】

金华芋艿田斜纹夜蛾成灾机制和生态防控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芋艿是天南星科芋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金华市每年的芋艿种植面积在0.3万公顷左右,产值近1亿元。芋艿也是该市主要的速冻加工出口蔬菜,一年可加工出口创汇几百万美元。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又名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杂食性、暴食性、暴发性、繁殖力强的害虫。已知可以危害的植物达99科290多种,芋艿是斜纹夜蛾喜食的作物之一。近年来,斜纹夜蛾对金华地区芋艿产业的为害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防治难度也愈来愈大。
   本文通过斜纹夜蛾在芋艿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斜纹夜蛾寄主趋向性研究、不同生境对斜纹夜蛾发生影响、药剂防治和性引诱剂应用的研究,初步了解了斜纹夜蛾在金华地区芋艿田的发生规律和防控策略。金华地区斜纹夜蛾从6月中下旬开始为害芋艿,到8月中旬达到峰值,10月中旬结束为害,7-9月是斜纹夜蛾防治的关键时期;斜纹夜蛾喜食红芋,但从8月下旬开始第3代斜纹夜蛾对白芋的为害重于红芋;通过不同生境芋艿田杂草种类、蜘蛛种类以及斜纹夜蛾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杂草、蜘蛛多样性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斜纹夜蛾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蜘蛛等天敌较多的田块对斜纹夜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茚虫威、氟啶脲和毒死蜱三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的防效试验,发现药后7天茚虫威和氟啶脲对斜纹夜蛾的防效达到100%,毒死蜱的防效为89.3%,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药后14天,茚虫威和氟啶脲的防效都在99%以上,而毒死蜱下降为12.5%,与茚虫威和氟啶脲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认为茚虫威和氟啶脲对斜纹夜蛾不但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能保持长期抑制作用;通过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控制试验,认为从7月梅雨季节过后开始在田间使用性诱剂,可显著降低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
   本文通过研究明确了斜纹夜蛾的成灾机制,斜纹夜蛾的爆发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暖冬、寄主植物种植面积加大,设施栽培和高山蔬菜栽培、梅雨季节变短、条块种植模式、农药使用等原因使斜纹夜蛾的虫源基数增加,斜纹夜蛾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是其可爆发成灾的基础,夏季寄主植物的减少以及斜纹夜蛾对寄主的选择性,使斜纹夜蛾集中危害芋艿,再加上适宜的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天敌数量减少,最终导致了斜纹夜蛾在芋艿上的暴发成灾。
   综合上述斜纹夜蛾在芋艿田上的成灾因素分析,本文提出芋艿田斜纹夜蛾生态调控技术:
   1.芋艿与斜纹夜蛾不取食或不喜食的作物间作倒茬,最好是水旱轮作倒茬。如芋艿与甘蔗间作,第二年芋艿田种植水稻,甘蔗田种植玉米,第三年水稻田种植芋艿,玉米田种植水稻。
   2.种植过程中做好肥水管理,培育健康植株,可结合灌水做好杀蛹工作。
   3.芋艿在生物多样性高和稳定的地块种植,如地块靠近林地。
   4.少用除草剂,保持芋艿田的杂草数量。在播种和中期培土各除草一次,中期培土时可保留垄中间的杂草。
   5.不用广谱性和抗性高的农药,使用新型环保的特异性农药,如茚虫威、氟啶脲、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等,在斜纹夜蛾危害严重的8月份视情况防治1-2次,并且农药要交替使用。
   6.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虫,在6月份开始诱蛾,到10月初结束,每一个月换一次诱芯,在8月份可半个月换一次诱芯。
   该技术体系的制定、推广应用,对规范本地区芋艿的生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升芋艿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芋艿出口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