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6h】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与不足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场所与场所精神

2.1.1 国外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2.1.2 国内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2.2 图书馆建筑空间概述

2.2.1 图书馆建筑发展及其消亡论

2.2.2 现代图书馆建筑新理念

2.2.3 小结

第三章 场所精神理论在图书馆空间应用

3.1 高校图书馆宏观场所

3.1.1 高校图书馆建筑选址

3.1.2 高校图书馆建筑及外部环境

3.2 高校图书馆的内空间

3.2.1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满意度

3.2.2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不足分析

3.2.3 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

3.2.4 高校图书馆标识系统

3.3 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的行为交互

3.3.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读者的学习中心

3.3.2 读者对图书馆活动的参与度调查

3.3.3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调查

3.3.4 图书馆读者行为意识调查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读者行为影响个案研究

4.1 产生背景

4.2 数据来源对象及方式

4.3 问题汇总及热点问题分析

4.4 高校图书馆中的特殊现象—占座之风

4.5 高校图书馆中的读者行为干扰现象

4.5.1 行走间的干扰

4.5.2 情侣行为的干扰

4.5.3 电子设备的干扰

4.5.4 读者不雅行为的干扰

4.6 从学生岗位看图书馆的变化

第五章 基于场所精神的理论模型建立及建议

5.1 模型建立

5.2 模型解析

5.2.1 方向感确立

5.2.2 认同感的深入

5.2.3 归属感的升华

5.3 建议

5.3.1 设计建筑形式美

5.3.2 建设场所空间环境美

5.3.3 塑造场所空间文化美

5.3.4 促进行为交互和谐美

5.3.5 营造“家”的氛围温馨美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高校图书馆建筑空间设施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兴起,从记录文字到保存文字载体,从旧时代的沦灭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图书馆建筑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做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图书馆的规模俨然成为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图书馆也在顺应时代的步伐,在管理、服务、技术和理念上不断改进。
   场所精神理论是通过对场所空间内容诸如建筑、街道、标识、环境等的形成、发展的研究以及人对它的感知和体验,赋予建筑空间灵魂和生命,探讨场所在文化上对人们的影响力,追求人在身体和精神上与场所高度契合的状态,并最终创造出令人产生依赖感和记忆力的环境意象。图书馆不是一座简单的藏书和供读者学习的建筑实体,而是一个内容丰富,有文化气息的空间系统,是能与读者产生行为上交互和心灵上共鸣的场所空间。作为读者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笔者将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在其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各方面支持统称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精神的研究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而空间服务又可以分为很多的方面和内容,所以本文就是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系统分析和论证。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类别,它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读者群体比较单一,但数量极其庞大。本文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区域作为一处典型的场所空间,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支持,南京地区15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理论模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服务的现状,并结合作者本身及团队一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和实证分析结果,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特有的读者行为现象,阐明了读者行为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凯文·林奇场所精神理论为研究主线建立理论模型,从方向感的确立、认同感的深入和归属感的升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从美学的角度,分层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身体的感官到精神的升华,提出了设计建筑形式美、建设场所空间环境美、塑造场所空间文化美、促进行为交互和谐美以及营造“家”的氛围温馨美几点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