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海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研究
【6h】

江苏海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农村剩余劳动力

1.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理论基础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

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进展

3 江苏省海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分析

3.1.1 几种学说

3.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分析

3.2 海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3.2.1 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3.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

3.2.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

3.2.4 教育培训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4 海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4.1 研究背景

4.2 海门市农村劳动力现状

4.2.1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

4.2.2 就业人口的文化结构

4.2.3 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

4.3 海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策略

4.3.1 把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

4.3.2 强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4.3.3 发展新兴产业

4.4 海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作用

4.4.1 学校简介

4.4.2 培训做法

4.4.3 培训成效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5.2.2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和推广

5.2.3 规范培训中的职业技能鉴定

5.2.4 强化海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转移培训中的作用

5.2.5 做好培训后的回访跟踪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农业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无不伴随着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仅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经济差异也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但水平还很低第一产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必然要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非农化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配置。
   本文通过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农民收入低下、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业人口的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此,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关键,本文试图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方面所处的独特地位及其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以海门地区为例,探讨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推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健康转移发展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