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扩大农村内需:消费补贴制度安排与政策效应研究
【6h】

扩大农村内需:消费补贴制度安排与政策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研究假说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假说

1.2.3 研究内容

1.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流程

1.3.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耐用消费品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

2.1.2 国内学者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

2.2 扩大内需的研究观点综述

2.2.1 内需不足的原因

2.2.2 扩大内需的途径

2.3 消费补贴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2.3.1 国外学者关于消费补贴的研究

2.3.2 国内学者关于消费补贴的研究

2.4 简要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消费品分类

3.1.2 消费需要和消费需求

3.1.3 消费补贴的概念和分类

3.2 “家电下乡”政策概述

3.2.1 “家电下乡”政策的背景和目标

3.2.2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进程

3.3 “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概述

3.4 研究框架

4 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形式选择

4.1 价格补贴和现金补贴的理论分析

4.1.1 价格补贴

4.1.2 现金补贴

4.1.3 两种补贴形式比较的理论分析

4.2 不同补贴形式对扩大农村内需的效果比较

4.2.1 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模型构建

4.2.2 彩电需求量函数的模型构建

4.2.3 价格补贴与现金补贴对扩大农村内需的效果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产品选择

5.1 消费补贴产品选择的理论分析

5.1.1 必需品价格补贴的经济分析

5.1.2 低档品价格补贴的经济分析

5.1.3 高档品价格补贴的经济分析

5.1.4 消费补贴产品的比较分析

5.2 消费补贴产品选择的实证研究

5.2.1 模型选择

5.2.2 数据来源

5.2.3 实证研究

5.3 消费补贴对扩大农村内需的效果估算

5.3.1 测算方法

5.3.2 测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需求规律和一般特征

6.1 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规律

6.1.1 “S”型增长曲线

6.1.2 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规律

6.1.3 基于龚柏兹曲线的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阶段确定

6.2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历史演进

6.2.1 “老四件”消费时期

6.2.2 “中三件”消费时期

6.2.3 “新五件”消费时期

6.2.4 “小康八件”消费时期

6.3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现状分析

6.3.1 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城乡差别

6.3.2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地区差异

6.3.3 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内部差距

6.4 本章小结

7 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作用主体:农村中等收入者

7.1 概念界定

7.1.1 中等收入者的概念

7.1.2 中等收入者的标准界定

7.1.3 农村中等收入者的内涵与标准

7.2 中等收入者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7.2.1 中等收入者是消费需求增长的主体

7.2.2 中等收入者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

7.3 不同层次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7.3.1 模型选择

7.3.2 数据来源

7.3.3 实证分析

7.4 不同层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7.4.1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截面分析

7.4.2 不同层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

7.4.3 农村中等收入者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7.4.4 农村中等收入者消费结构的示范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消费补贴政策受益归属的实证研究

8.1 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政策受益归属研究

8.1.1 消费补贴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8.1.2 收入分配效应的分析方法

8.1.3 数据来源

8.1.4 消费补贴收入分配效应的总体描述

8.1.5 消费补贴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度量

8.2 不同消费层次农民的政策受益归属研究

8.2.1 消费分层的标准

8.2.2 消费补贴政策对消费分层的影响

8.2.3 消费补贴在不同消费层次农民间的分配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完善农村消费补贴的政策建议

9.2.1 实施差别补贴负担机制

9.2.2 增加消费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9.2.3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9.2.4 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9.2.5 提供适销对路的补贴产品

9.2.6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9.3 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9.3.1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9.3.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3.3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9.3.4 改善农民的消费观念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理论分析及国际经验表明,扩大内需对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主导。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作为经济驱动力之一的内需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量增长幅度较大,并远远超过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村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特征明显。为了扩大农村消费,国家着力落实并完善推广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政策,陆续推出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支农惠农举措,积极培育农村消费新的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补贴是各级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为了有计划地调节分配、流通与消费,对经济组织或城乡居民所实施的无偿性特定补助,消费补贴有两种形式:现金补贴和价格补贴。对消费的财政补贴,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是把政府的资金转移给微观经济主体去使用,都有扩张消费需求之效。因此,在政府财政约束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消费补贴政策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有效地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以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制度安排为研究主线,基于效率的视角从补贴形式、补贴产品等方面理论构建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制度体系,实证研究现行的农村耐用消费品补贴制度的政策效应,提出完善农村消费补贴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
  研究内容一: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形式选择。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当前我国王业总体产能利用率水平较低,为出口需求定制的产能闲置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形式选择。研究表明,价格补贴不仅避免了在现金补贴的形式下存在的消费者将一部分补贴资金用于储蓄而产生的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挤出效应,而且通过将农民的补贴受益与特定产品的消费行为相联系,降低了特定商品的价格,提高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效拉动了农村内需。
  研究内容二: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补贴产品选择。通过对不同消费品价格补贴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理论分析,结合各类消费品或服务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家电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相对较高,一方面对于价格补贴政策其需求量的变动比较敏感,另一方面,对其进行价格补贴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避免了对家电产品消费增加产生的对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大量挤出,因而能有效扩大农村内需。大致估算现行的消费补贴政策对扩大农村内需的乘数为2.66。
  研究内容三: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需求规律和一般特征。在研究耐用消费品不同于非耐用消费品需求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了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时序特征,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差距较大,而且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地区差异和内部分化明显。
  研究内容四:扩大农村内需的政策作用主体:农村中等收入者。在对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标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接收入等级分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ELES模型,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结合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变动度、消费结构相似系数等指标重点分析了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消费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中等收入者正处于从小康向富裕型、从讲究消费数量向追求消费质量转型的时期,其边际消费倾向比农村高收入者高且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已构成当前农村社会最活跃、最具消费能力的支柱性群体,而且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是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的风向标,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因而是拉动消费、稳定消费市场的主体力量。
  研究内容五:消费补贴政策受益归属的实证分析。利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一方面通过构建消费补贴的政策受益归属曲线,计算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在消费补贴前后的变化,研究消费补贴政策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农户的耐用消费品指数,并以此构画出补贴前后农户耐用消费品消费分层的比例分布和基本形态,研究消费补贴政策对不同消费层次农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耐用消费品消费补贴政策支出的受益在农民间的分配确实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但其主要补贴了农村既有消费意愿又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中等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不仅缩小了贫富之间的相对福利差距,而且有利于刺激消费总量持续有效增长。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差别补贴负担机制、增加消费补贴政策的灵活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等措施完善消费补贴政策,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促进消费稳定持续的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