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选择研究——以西藏“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为例
【6h】

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选择研究——以西藏“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回顾

1.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回顾

1.2.2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回顾

1.2.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回顾

1.2.4 产业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关系研究回顾

1.2.5 当前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区域、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区域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需求与获取途径

1.5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1 论文结构

1.5.2 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

1.5.3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本地劳动力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1.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2.2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2.2.3 钱纳里—赛尔奎因劳动力结构转换滞后理论

2.2.4 产业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关系理论

2.2.5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本地劳动力就业与产业发展现状

3.1 西藏自治区人口总体发展现状

3.1.1 地区人口总体概况

3.1.2 “一江三河”地区人口预测

3.2 外来劳动力向区内流动机理及其影响

3.2.1 外来劳动力向区内流动机理

3.2.2 外来劳动力对自治区经济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3 本地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3.3.1 本地劳动力现状分析

3.3.2 企业员工本地劳动力比率分析

3.4 各产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现状

3.4.1 农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状况分析

3.4.2 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特征分析

3.5 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第四章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对本地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结构偏离度分析

4.1.1 结构偏离度分析

4.1.2 与国际标准模式对比分析

4.2 就业弹性分析

4.2.1 三次产业产值对就业弹性的总体分析

4.2.2 三次产业产值对就业弹性的分阶段分析

第五章 基于扩大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5.1 主导产业选择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关系

5.2 主导产业选择的内涵、理论依据、区位商法

5.2.1 主导产业的内涵与作用

5.2.2 选择区位商法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因

5.3 西藏自治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5.3.1 西藏自治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

5.3.2 使用改进的就业区位商法选择主导产业

5.3.3 入世以来西藏主导产业的变化趋势

5.4 企业促进劳动力就业案例分析

5.4.1 一级主导产业发展典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4.2 二级主导产业发展典型—工艺品及其它制造业

第六章 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选择政策建议

6.1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地区就业压力

6.2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破解制约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障碍

6.3 调整农村内部产业及就业结构

6.3.1 农村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6.3.2 政府加强产业引导与技能培训力度

6.4 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的部门

6.4.1 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6.4.2 帮助扶持本地藏民自营中小企业

6.4.3 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6.4.4 强化企业培训责任,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

6.5 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强的部门

6.5.1 进一步选择发展优势第三产业

6.5.2 合理发展旅游业

6.6 全面提高本地劳动力素质

6.6.1 深入落实“三包”政策,确保农村基础教育

6.6.2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6.6.3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本地劳动力继续教育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独特的民族地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一方面区域内保持着典型的传统农业,另一方面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下,西藏产业结构出现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但这些产业中本地劳动力的参与率较低,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当前依然集中在传统农业中,随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微小,本地劳动力闲置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闲置的劳动力不但不利于农牧民收入的提高,而且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成为各界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重大课题。论文以西藏“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为案例,分析这一区域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及人口增长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采用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探索西藏产业发展中劳动力吸纳能力,以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探索西藏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基于促进本地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外来劳动力向本地的流动机理及其对西藏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本地劳动力增长态势、就业现状及就业行为,指出目前本地劳动力较快的增长态势,企业员工本地化率较低的现实;第三部分介绍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对本地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两个指标的计算,分析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发展关系和各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第四部分介绍“一江三河”经济区基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研究,通过改进的区位商法选择出适合地区发展的一级主导产业、二级主导产业。
   通过对本文四个部分内容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当前地区本地劳动力具有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是企业员工本地化率较低,仅有53.37%,外来劳动力占去了较大部分的就业机会;第二,西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极为不平衡,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但容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亟待需要进行转移,第二产业发展依然较为薄弱,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也非常缓慢,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强劲,劳动力就业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第三产业最强,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仍具有较弱的吸纳能力;第四,通过综合考虑产业对于经济和就业的贡献,选择出7个一级主导产业和6个二级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其中7个一级主导产业分别为旅游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质品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