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研究
【6h】

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念

1.3.2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

1.3.3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驱动机制

1.3.4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

1.3.5文献述评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技术路线

1.5.3数据来源

1.6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本文创新

1.6.2本文不足

第二章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概念界定

2.1.1人口因素

2.1.2城市土地

2.1.3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念

2.2研究理论基础

2.2.1土地稀缺性原理

2.2.2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资源配置理论

2.2.4土地报酬理论

2.2.5土地区位理论

2.3分析框架

第三章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人口数量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机制

3.1.1人口集聚效应

3.1.2人口要素替代效应

3.2人口质量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机制

3.2.1 人口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2.2人口质量促进技术进步

3.2.3 人口质量促进资源配置

3.3 人口结构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晌机制

3.4人口分布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机制

第四章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测量

4.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确定评价指标

4.1.3具体指标说明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4.2.1评价方法的确定

4.2.2评价指标的数据化处理

4.2.3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4.2.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集约度的计算

4.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4.3.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

4.3.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省域空间分异

4.3.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省域时间分异

4.3.4主要结论

第五章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人口现状

5.1.1人口数量情况

5.1.2人口质量情况

5.1.3人口结构情况

5.1.4人口分布情况

5.2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模型构建

5.2.1变量选取

5.2.2模型构建

5.3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3.1面板单位根检验

5.3.2面板协整关系检验

5.3.3面板模型检验

5.3.4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3.5分地区估计结果

6.1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稳步、快速发展,城市每年新增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我国面临建设用地盲目外延式扩张与出于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所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矛盾,由于土地资源缺乏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变得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却并不理想,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盲目扩张;同时,城市用地缺乏合理分配,工业用地面积过大,道路桥梁、医疗机构、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面积占比不足;而且,城市建筑容积率低,中国内地仅为0.78,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相差甚多。人口作为市场消费的主体,伴随着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分布的变化,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需求、配置及空间布局等产生重大影响。故了解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过程,进而通过改善人口各方面的现状来改变城市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2003-2013年全国30个省会城市1)的面板数据组成研究样本,建立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各个城市每个年份所处的集约水平。基于此,探讨人口因素的四个方面对其的影响机理,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变量的影响方向、程度以及东、中及西部三大地区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并据此得出相应的政策含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并系统的梳理、归纳与总结国内外与人口因素和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密切联系的文献,最后引申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先将相关的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详述本研究当中运用到的一系列理论知识,最后提出全文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为从人口因素角度分析影响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机制,主要是从内外部机制方面逐一探讨人口因素的四个方面对其详细的影响机制。 第四章为测量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首先解释本文指标选择的准则,基于此建立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全局主成分方法,测算其综合分数。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会城市集约水平较低,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时段内,省域城市的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度呈现出较快的增长状态。 第五章为人口因素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因素的四大构成部分的现状,然后选取相关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构建面板模型,进行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面板模型选择,最后进行模型回归,验证前面的理论分析部分。本部分计量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层面的计量结论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正向影响,人口城市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负向影响。由分区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提高、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对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东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积极推动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制约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控制变量来看,经济总产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土地市场化水平提高、农地保护政策实施均促进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第六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本研究做简要的总结概述与展望,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政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夏敏;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理论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贯成;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农业经济 ;
  • 关键词

    人口因素; 城市;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