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6h】

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理由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研究述评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图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可能的创新

1.5.2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新生代农民工

2.1.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2.1.3制度性因素

2.2理论依据

2.2.1城市化理论

2.2.2推拉理论

2.2.3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理论分析

3.1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3.1.1户籍制度

3.1.2就业制度

3.1.3教育制度

3.1.4社会保障制度

3.1.5住房保障制度

3.1.6土地制度

3.2确定制度性因素清单

3.3研究假设

第四章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4.1.1问卷设计

4.1.2数据来源

4.2.1变量赋值

4.2.2描述性分析

4.3制度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模型构建

4.3.2回归分析

4.3.3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4.3.4回归结果分析

4.3.5研究结论

第五章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进的路径探究

5.1改革户籍制度,关键“进得来’’

5.1.1降低市民化的户籍“门槛”

5.1.2剔除户籍制度上的隐形福利

5.1.3创新居住证制度

5.2改革住房制度,实现“有所居”

5.2.1加快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5.2.2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5.3改革教育制度,子女“有学上”

5.3.1改革当前教育制度

5.3.2将随迁子女纳入城市教育体系

5.4解决就业问题,目的“留得下”

5.4.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5.4.2规划产业布局,使新生代农民工有业可就

5.4.3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

5.5.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5.2创新社会保障模式

5.6.1明确土地退出机制

5.6.2加快配套制度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以下简称市民化)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诉求,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在“城市化理论”、“推拉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处理调查数据,以实证的形式研究制度性因素(包括户籍、住房保障、就业、社会保障、土地和教育制度等六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住房保障、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户籍和教育制度均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新生代农民工对制度满意度评价整体偏低,市民化意愿与制度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随制度满意度的增加市民化意愿增强。因此,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以增强其市民化意愿,加快市民化进程。除绪论与结语之外,本文共有四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明确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简称市民化)以及制度性因素的涵义,并提出本文的三大理论依据——城市化理论、推拉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部分:在理论上剖析制度性因素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依据分析拟定制度性因素的清单,并提出理论假设。 第三部分:先述明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来源,再对变量赋值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二项Logistic作为回归模型,研究自变量制度性因素对因变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第四部分:根据制度性因素对市民化意愿的具体影响和研究结论,提出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户籍制度,关键“进得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有所居”;改革教育制度,城市“有学上”;解决就业问题,目的“留得下”;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旨在“有保障”;改革土地制度,留城“无顾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