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
【6h】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

1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1穗数

1.2穗粒数

1.3粒重

1.4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影响产量的其他因素

2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的地位

2.1全国小麦品种的更换与发展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特点

2.3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发展

3区域试验对作物新品种的意义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植物材料

2.2田间试验设计及表型调查

2.3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小麦品种产量比较

3.2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

3.3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显著性差异比较

3.4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3.5不同品种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6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品种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

3.7聚类分析

4讨论

第三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选用2015~2016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6年度在江苏省镇江市行香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通过对26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2015~2016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的2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5805.60kg/hm2;有9个小麦品种比对照产量增幅超过5%,其中华麦1028的平均产量为6250.00kg/hm2,比对照增产幅度达9.79%;从变异系数可以看出,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是最大,其次为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有效穗。研究表明,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同时穗粒重是由穗粒数和千粒重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2、在26个参试小麦品种中,与对照扬麦20相比,有效穗增幅超过5%的小麦品种有10个;穗粒数增幅超过5%的小麦品种有2个;千粒重增幅超过5%的小麦品种共有15个;穗粒重增幅超过5%的小麦品种共有8个。品种间的穗粒重差异虽然不大,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显著。 3、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重对产量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粒数。由此可见,只有在保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协调好穗粒数、千粒重的相互关系,才能提高小麦产量。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内小麦品种之间遗传距离比较近,群间的小麦品种差异较大。在育种中最好在群间选择亲本。

著录项

  • 作者

    蔡金华;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正强;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小麦品种;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