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南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就业需求问题研究
【6h】

苏南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就业需求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1我国“新型工业化”背景和面临的就业问题

1.1“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特征

1.2“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就业问题

1.2.1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1.2.2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存在的就业难题

2就业理论的回顾

2.1西方主流学派就业理论

2.1.1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2.1.2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市场调节平衡就业

2.1.3马克思的就业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2.1.4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政府实施需求管理

2.1.5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结构性失业理论

2.2发展经济学派就业转换理论

2.2.1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

2.2.2刘易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式

2.2.3库兹涅茨三次产业产值与就业变化模式

2.2.4钱纳里——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

2.3国内主流就业理论

2.3.1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

2.3.2国内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关系理论

3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呈现

3.1苏南地区工业化过程

3.1.1苏南工业化阶段的划分

3.1.2苏南工业化发展模式

3.2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特征的呈现

3.2.1苏南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3.2.2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动

3.3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3.3.1产业结构的“软化”

3.3.2苏南信息化、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3.3.3苏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

4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就业需求的变动

4.1苏南地区就业现状

4.2苏南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与就业需求变动

4.2.1苏南地区就业弹性下降

4.2.2原因分析

4.3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转变与就业需求变动

4.3.1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带来就业需求结构变动

4.3.2工业结构变动带来就业需求改变

4.3.3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就业需求变化

4.3.4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变动蕴藏就业潜力

5对苏南地方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5.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增长

5.1.1现存产业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5.1.2政策建议

5.2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扩大就业需求

5.2.1现存外商投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5.2.2政策建议

5.3加强辅助政策的支持,提高主导政策的就业成效

5.3.1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

5.3.2改善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就业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科技导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能会带来更为沉重的就业压力,这就需要有正确政策的引导,使得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又能解决就业难题. 该文以苏南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苏南90年代末己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近年来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初显新型工业化特征,具备新型工业化雏形,通过研究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需求的关联,发现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就业难题,寻找扩大就业需求的突破口,提出扩大就业需求的建议,使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