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T镇为例
【6h】

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研究——以苏南地区T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核心概念界定

1.2.1乡镇外来务工人员

1.2.2择偶模式

1.3研究目标及意义

1.4研究方法及思路

2文献回顾

2.1西方择偶理论研究

2.1.1西方关于择偶方式的研究

2.1.2西方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

2.1.3流迁人口的婚姻行为理论

2.1.4西方择偶理论评价与启示

2.2国内择偶理论及实证研究

2.2.1国内关于择偶的理论研究

2.2.2国内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2.2.3国内择偶理论及实证研究评价

3理论假设和资料分析方法

3.1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假设

3.2资料搜集

3.2.1资料来源

3.2.2搜集过程

3.3分析方法

4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分析

4.1乡镇外来人口的样本基本特征

4.2乡镇外来务工人员择偶模式的特征描述

4.2.1择偶动机特征描述

4.2.2择偶标准特征描述

4.2.3择偶方式特征描述

4.2.4择偶时间特征描述

4.3乡镇外来务工人员择偶模式的解释分析

4.3.1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4.3.2模型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3.3理论假设的模型检验结论

5结论与反思

5.1主要结论

5.2政策启示

5.3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乡镇外来务工人员择偶模式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期间,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和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而随着乡村自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不仅在城乡之间流动,而且从欠发达乡村向较发达乡镇之间的流动也日益显著。外出务工者以年青人居多,他们或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或刚走进婚姻,面临维护和发展新家庭的重任,加上在流入地又面临再社会化的重重阻力,因而,他们的婚恋问题凸显,成为家庭社会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笔者以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T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自填问卷法搜集研究资料,在社会、家庭和个人三层面相结合的理论解释框架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从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时间四个维度,用描述性分析和交互分析来呈现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特征:然后,通过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其择偶模式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显示,乡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择偶模式已表现出从“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的现代性迁移;其择偶模式受到个人、家庭以及流动经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考察的12个影响因素中:年龄、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务工经历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力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