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与成因的实证分析
【6h】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与成因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本文研究内容

1.3论文结构

2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综述

2.1关键定义的界定

2.2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1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

2.2.2 国内对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研究

2.3国际范围内的银行危机及其启示

2.3.1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3.2 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2.3.3俄罗斯的银行危机

3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生成机制

3.1我国银行业现状

3.2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微观视角

3.2.1我国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因素

3.2.2居民及企业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3.2.3政府在银行体系脆弱性中的角色

3.3宏观视角下的银行体系脆弱性

3.3.1经济基本面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3.3.2国际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4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4.1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定的指标体系选择

4.2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的综合测定

4.2.1核心指标选定及其CMAXt指数法

4.2.2补充指标及其偏离度分析

4.2.3综合测定指标的选取

4.2.4银行体系脆弱性综合判定

4.3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4.3.1变量的选取

4.3.2基于多元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4.3.3成因分析小结

5政策建议与工作总结

5.1政策建议

5.2工作总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国金融体系发生着巨大变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外的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发展完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我国也承诺将渐进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力度,这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及银行业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放开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并允许其经营人民币业务,国外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机构,如渣打、汇丰、恒生、东亚银行等已悄然落户到我们身边。国内外银行业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业内的激烈竞争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银行体系本身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内在脆弱性,如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等。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不良贷款率过高,尚未建立完整高效的内部控制体制及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等等。 当前国内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现象显著,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股市波动较大,虽然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热度依然高涨。而投资者专业知识的匮乏、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及业内的道德风险,使银行无法收回贷款的风险加大,易导致其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增大。 因此,正确对待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防范银行危机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及其成因进行测定及实证分析。将CMAXt指数法及偏离度等定性分析方法及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1991至2007年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程度进行综合测定。结果发现这17年中,我国银行体系有7年是不稳定的。并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影响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状况变量及对外开放程度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以综合判断结果变量Z作为因变量,以这三类指标为自变量,判断各种指标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显著程度。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变量对银行体系的影响要大于其它两类。而宏观及金融变量相结合解释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效果更佳。 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关于改善我国银行体系现存问题、提高其效率的可行性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