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摩擦热作用下纳米铜的原位生成及配合物的减摩降磨性能研究
【6h】

摩擦热作用下纳米铜的原位生成及配合物的减摩降磨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磨损

1.2.1 物理磨损

1.2.2 摩擦闪温

1.2.3 化学磨损

1.3 纳米颗粒用于减摩降磨的研究进展

1.3.1 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3.2 纳米铜颗粒减摩降磨作用研究进展

1.3.3 纳米CuO颗粒减摩降磨作用的研究进展

1.3.4 纳米铜及其氧化物的原位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3.5 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的局限性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2.1 实验主要试剂

2.2.2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制备

2.2.3 热解甲酸铜-辛胺配合物

2.2.4 摩擦副材料的选择

2.2.5 摩擦磨损试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的表征方法选择

2.3.1 宏观形貌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3 热重分析(TG)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5 摩擦磨损试验机

2.3.6 体视显微镜观察

2.3.7 扫描电镜观察(SEM)

2.3.8 X射线能谱分析(EDS)

2.3.9 磨痕二维轮廓分析

2.3.10 三维光学形貌分析

2.3.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制备以及减摩降磨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3.2.1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制备

3.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2.3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热重分析(TG)

3.2.4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热解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减摩降磨性能研究

3.3.1 316L不锈钢的摩擦系数时变曲线

3.3.2 316L不锈钢磨损表面二维轮廓分析

3.3.3 316L不锈钢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3.3.4 45钢的摩擦系数时变曲线

3.3.5 45钢磨损表面二维轮廓分析

3.3.6 45钢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3.3.7 316L不锈钢与45钢平均摩擦系数的比较

3.3.8 316L不锈钢与45钢磨损体积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摩擦热驱动界面纳米铜的原位生成及配合物的减摩降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甲酸铜-辛胺配合物的减摩降磨性能及机理研究

4.2.1 摩擦系数时变曲线分析

4.2.2 磨痕三维形貌分析

4.2.3 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4.2.4 磨痕表面元素分析

4.2.5 磨痕表面微区Cu、O元素含量分析

4.2.6摩擦温度的计算与分析

4.2.7 磨痕表面XPS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接触载荷及温度对甲酸铜-辛胺配合物减摩降磨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接触载荷对甲酸铜-辛胺配合物减摩降磨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载荷下配合物介质中316L不锈钢的摩擦系数时变曲线

5.2.2 不同载荷下磨痕表面二维轮廓分析

5.2.3 不同载荷下316L不锈钢在配合物介质中的磨损体积分析

5.3 温度对甲酸铜-辛胺配合物减摩降磨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介质中316L不锈钢的摩擦系数时变曲线

5.3.2 不同温度下316L不锈钢磨痕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5.3.3 不同温度下316L不锈钢磨痕表面微区元素分布及含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